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176章 遼東邊牆、邊外與奴兒幹都司(1/3)

    曾朝節留在李成梁身邊,也就是遼東總兵官的駐守地遼陽,而張懋修隨努爾哈赤去了建州左衛。

    從曾朝節的調查資料中得知,也是張懋修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

    大明王朝對遼東以及遼東邊外地區的管製,實際管理得體的隻有遼東,對其他地區的管理已經十分鬆散了,這個工作名義上交由奴兒幹都司負責。

    為什麽說是名義上?

    因為奴兒幹都司真正起到實質性管製作用的隻有初期那二十五年時間。

    後來對遼東邊外實際上的管理,已經交到女真各部和蒙古各部的手裏。

    建立奴兒幹都司的是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以好戰著稱,不過他當初建立都司管製的對象是蒙元殘餘勢力。

    永樂九年,即1411年,明成祖遠征蒙古,決定在東北地區建立一個重要的軍事重鎮來統管遼東邊外,治所便選在元朝的征東元帥府。

    也就是奴兒幹城。

    明成祖來到這裏之後,繼續奉行“天子守國門”的政策。這樣,遼東邊外的奴兒幹都司就應運而生了。

    遼東邊外是一個曆史地理概念,指的是大明修築的遼東邊牆之外的廣闊地區。而大明的遼東邊牆,是為了防備蒙古兀良哈和女真各部的侵擾而修建,西起綏中鐵場堡,東至鴨綠江邊,全長共計一千九百六十餘裏。

    建州部以及海西女真四部,便是居住在遼東東部邊牆之外。

    具體來說,建州部居住在遼東東部邊牆撫順關之外,海西女真居住在“開原南、北兩關”之外,其中海西女真哈達部居住在開原東北,貢市在廣順關,故稱南關;海西女真葉赫部住在開原北,貢市在鎮北關,故稱北關。

    當初這些都在奴兒幹都司的管轄範圍之內,現在名義上也是,但實際上大明已經失去了有效控製。

    奴兒幹都司管轄範圍有多大呢?

    西起斡難河(今鄂嫩河),東至庫頁島,北達外興安嶺,南瀕日本海和圖們江上遊,包括黑龍江流域和烏蘇裏江流域至庫頁島的一大片廣闊地區。

    (注:大致包括現在的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東北部分,以及西俄羅斯局部、烏蘇裏江以東、外興安嶺及以北地區,十分遼闊。)

    奴兒幹都司轄區內廣置衛、所,作為都司所屬的地方軍政建製。當下,奴兒幹都司轄區內有衛384、所24、站7、寨1,可謂繽紛錯雜。

    奴兒幹都司建立初期,大明每年都會派官兵到那裏鎮守,管轄結構也很健全。在奴兒幹都司的震懾下,元朝殘餘勢力不敢再侵犯大明國土。

    然而,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當政的時候,逐步廢止了奴兒幹都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