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165章 張居正慷慨論軍(1/3)

    “陛下有心與日本一戰?”張居正聽到這消息時不禁愣了一愣。

    “是的,爹。”張簡修確定地道,“看陛下的態度還非常堅定。所以此番出使他國的任務,除了學習與貿易之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訓練海軍,提高軍隊的海上作戰能力。”

    “哦,我明白了。”張居正點頭,“訓練海軍的任務沒有在奏疏上明說,想必是因為陛下一來沒有摸清大明的真實軍力,二來擔心掀起一股反戰的情緒,這樣不利於朝廷的穩定。”

    “陛下讓爹心裏也裝著這事兒呢,就是要與小日本一戰。”張簡修將朱翊鏐的話如實傳達給他父親。

    “我心裏有數。”

    “你與鄧將軍也要加倍努力。”繼而張居正又補充一句。

    “孩兒知道。”張簡修忽然問,“那爹清楚大明到底有多少軍力嗎?陛下為了這件事好像很頭疼。”

    張居正搖了搖頭,感慨地說道:“爹也不清楚啊,大明的軍戶與衛所製,的確已經落後,該放棄了,而代之以先進的募兵製度,零碎的地方補給也早應該由中央集中管理。”

    說到這個,張簡修感覺懵逼一頭黑線,因為實在知之甚少。不過對擔任了十年首輔的他爹居然說也不清楚大明有多少軍士頗感詫異。

    鄧子龍則津津有味地聽著,他自然知道張居正在內閣十六年期間,都與兵部有著不解之緣,主持兵部改革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在張居正手裏湧現出一大批讓他望塵莫及的大將,比如譚倫、戚繼光、李成梁、殷正茂、王崇古、梁夢龍、方逢時、淩雲翼等。

    隻聽張居正緩緩言道:“依本朝的軍製規定,常備軍由兩百萬軍戶提供,每戶出丁男一人,代代相因不變。”

    “設立軍戶口目的,既在於保證兵員的來源,又在於保障民戶不因戰爭動員而受到征兵的騷擾。”

    “然而,這製度自開創伊始,流弊即隨之而來。因為民戶被編入軍中,大部分出於強迫,即便出於自願,也常常隻是基於權宜之計,時過境遷,當初的應諾自然不能矢守不渝。”

    “以致於各個駐兵的衛所剛剛成立之時,士兵逃亡和換籍的事件就屢見不鮮層出不窮。時經兩百來年,各衛所的土地,不少都為各軍戶抵押和出賣。”

    “再加上長年以來,除了北方,絕大部分地區都承平無事,所以一個衛所的實際兵員往往較規定的編製要少。”

    “在退化較為嚴重的地方,衛所裏的兵員竟隻有規定編製的百分之二三,而且那些有限的士兵還常常被軍官當作營造和運輸的勞工,再不然的話,就幹脆留在自己家裏充當仆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