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993章 廷議順利進行 《金瓶梅》作者之謎(1/2)

    覲見完朱翊鏐,魏學曾心中頗多感慨,久久不能平靜。

    第一,他想不到曾經因為張居正辭官回鄉,如今又因為張居正舉薦而被再度重用,這是何其之幸!

    第二,原來緊急調任他果然是因為哱拜之死。準確地說,朱翊鏐是讓他去寧夏平亂的。那哱拜當初離奇的調任與死亡,是不是有些蹊蹺?但他肯定不敢問,隻能將疑問留在心底。

    第三,無論怎麽看,哪壺不開提哪壺也好,滿眼的殺伐之氣也罷,他都覺得朱翊鏐極不簡單,雖然隻一次覲見也並未讓他見識到如同外界所傳說的那樣朱翊鏐有多英明神武料事如神。

    見過朱翊鏐,與吏部交接,魏學曾便啟程前往寧夏衛了。

    此時,他的身份已經是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禦史,總督陝、甘、寧三邊軍務。

    ……

    關於西南少數民族的問題,朱翊鏐專門召開了一次廷議。

    除了六科廊言官,其他參加廷議的都是四品以上的官員。

    廷議的主旨還是像雲台接見申時行與許國時的一樣:逐步廢除落後的土司製度,結合實際適當推行改土歸流,最後的目標是要實現平等、團結、共同繁榮進步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

    對於落後的土司製度,以及土司製度的弊端,在座官員無不清楚。

    對於改土歸流的方案也不陌生,廣西、雲南早就有局部地區在推行,隻是效果不理想所以不被重視。

    對他們而言,真正感到新鮮的是平等、團結、共同繁榮進步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還是頭一次聽說。

    關鍵是,感覺很不可思議,甚至感覺有點天方夜譚了。

    但這項政策已經得到了首輔申時行與閣臣許國的認同,他們倆已經基本上領會了朱翊鏐的用心。

    召開廷議之前,申時行、許國,包括王錫爵,他們與朱翊鏐一樣,都想到這次廷議的爭論將十分激烈,畢竟這個問題自唐宋時就困擾著朝廷,一直懸而未解,可謂是千古大難題。

    然而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是,廷議之上並沒有引發多激烈的爭論。

    張彪不顧自己身份地位,第一個站起來表示讚同,並將朱翊鏐著實狠地誇讚了一番,什麽高瞻遠矚啊,什麽解西南邊陲少數民族於倒懸之中啊……

    剛有一位侍郎站起來提出異議,便被張彪一句“你根本不懂得陛下改革的決心與深意”懟了回去。

    讓朱翊鏐哭笑不得。

    緊接著劉大元也附議支持。劉大元倒是沒有誇朱翊鏐的決策有多英明,但表示堅決支持廢除土司製度。

    繼而,以劉凱為首的六科給事中竟全部支持西南邊陲問題的改革。

    沒有一個表示反對的。

    朝中大臣從未見過六科廊言官如此齊心的一次。

    盡管六科廊言官品秩不高,但享受的待遇好,他們能代表政治風向標,也確實有發言權。

    再加上首輔申時行、被視為首輔接班人的王錫爵、還有即將要前往雲南經略三行省的許國,都表示支持朱翊鏐的政策主張。

    如此一來,引發的爭論自然就不激烈。盡管朱翊鏐讓大家暢所欲言,也確實討論了。

    但反對的聲音很少。

    仔細一想,朱翊鏐也不覺得有多奇怪。因為首先,都知道土司製度弊端重重,改革已是迫在眉睫了,隻是不知道怎麽改或沒有信心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