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959章 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2/2)

    難道要告訴那些持反對意見的大臣閉關鎖國要不得,西方列強國家正以飛快的速度發展,很快就會超越大明,甚至馬上要來掠奪瓜分大明嗎?

    說了誰信?

    他們都沒有見識過,也不知道文藝複興、開辟新航路、資本積累對發展的重大意義,又怎麽解釋得清?

    他們還以為大明就是天下第一。

    或許這時候的大明還真的稱得上是天下第一,可也隻是因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明已經在走下坡路了,而其他許多國家正在開拓進取走上坡路。

    先頭朱翊鏐就講過,也認真問過朝中大臣,知道這個時候西方列國都在幹什麽嗎?沒有人回答得不上來。

    甚至對西方列國都沒有概念,西方有哪些國家也基本上一無所知,最多知道鄭和下西洋時接觸的國家。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那些國家有的已經飛速發展了,比如葡萄牙,然而朝中大臣並不清楚這些。

    朱翊鏐想讓他們出去看看,見識大明以外的世界到底是什麽樣子,有哪些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不僅僅隻有自由貿易交換物品那麽簡單。

    朱翊鏐解釋一遍沒用,後來就不想解釋了,因為起來解釋不清。

    哪些人什麽都不知道,怎麽解釋?

    隻有去做,拿事實說話。

    就像宛平縣的試點改革一樣,反對的聲音肯定有,解釋也肯定是解釋不清的,但要看誰能笑到最後。

    隻是麵對嘰嘰喳喳的反對聲,終究讓人有些膩味,麵對未知,他們很具有煽動性,乃至蠱惑人心。

    當人類麵對未知時,本來就很容易被引導、誤導,然後盲從。原本持中立態度的人,一經慫恿,或許就會改變主意站在對立麵了。

    雖然說拿事實說話最有說服力,可現實是:你想要的事實並不會那麽快到來,事實需要時間去實現,而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是等不及沒有耐心的。

    這便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就比如:一個人快到四十歲還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沒房沒車也沒結婚,即便自己清楚將來一定會成功,能將之前所有失去的雙倍彌補回來。

    可對於不清楚的人而言呢?你可以等五年等十年,身邊的人呢?

    他們等不及,所以反對。

    這時怎麽辦?是勇往直前不顧一切還是適當妥協做出一定讓步?

    眼前朱翊鏐麵對的不正是這樣一種情形嗎?反對的大臣看不到希望,他們隻看到不斷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而將來的事實朱翊鏐又拿不出來,無論是宛平縣的試點改革還是出使他國,其必要性都需要用時間去證明。

    講道理又講不清楚,憑借強權打擊鎮壓似乎也不是好辦法。

    朱翊鏐愁的正是這個。

    鄭妙謹給出了一個建議。

    盡管朱翊鏐也不認為是一個很好的建議,而且未免有些搞笑。

    但覺得倒是可以一試。

    所以,當朱翊鏐聽完鄭妙謹的建議時當即微微一笑。從翊坤宮出來,回到東暖閣後,他第一時間讓待詔張允修將他哥哥張簡修請來。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