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952章 易立競式拷問(2/2)

    “奴婢遵旨。”馮保應道,進而開始回憶講述,“關於王老漢的故事,是奴婢與萬歲爺從大興隆寺回來時得知。王老漢是宛平縣一位平民百姓,那日哭得撕心裂肺,萬歲爺聽見了,便吩咐奴婢上去打聽,原來他兒子被官府抓走了,到底怎麽回事兒呢?”

    情由是這樣的:王老漢家原有十二畝田地,十幾年前因為修路被掩埋了六畝,路修完,田地也成了黃沙碎石,根本無法開墾。因此他家中實際的田地隻剩下一半了,可每年納糧派夫,卻依舊要按十二畝計算。

    王老漢家雖多次請人寫帖子到縣衙說明緣由,均被打了回來。因為納糧冊裏的數據,早已進入朝廷的魚鱗冊。戶部每年都要根據魚鱗冊上的數據,征收糧賦攤派丁稅。

    就是說如果宛平縣少了六畝,就該縣衙自掏腰包納糧交稅。因此這件看似簡單的事情想解決它卻並不容易。王老漢家抱了這天大委屈卻求告無門。每年交納皇糧一厘一毫不能少。

    丁門小戶人家,日子本就過得拮據艱難,這樣一來更是雪上加霜。六畝田地要交十二畝的稅,若遇上豐收年,多少還能勉強度日,可如果遇上災年,全家生活完全沒有著落了。

    關鍵是幾年積欠下來,王老漢一家披星戴月勤扒苦做也交納不清,折合稅銀將近二十兩,窮苦人家從哪湊去?朱翊鏐登基即位,倒是免去了一大半的積欠,可還欠著八兩稅銀。

    稅吏去王老漢家催租,他們確實拿不出錢來,加上心中又有氣,覺得朝廷不管他們死活,王老漢兒子便與官差頂了幾句嘴,結果被抓走了。

    大概就是這麽個情況。

    馮保繪聲繪色地講完了,最後還補充道:“萬歲爺覺得王老漢一家可憐,所受的冤屈與不公也沒有得到當地衙門有效解決,所以讓奴婢送給王老漢家十兩銀子,讓他將兒子贖回來。”

    說完馮保看了朱翊鏐一眼。

    朱翊鏐又開始易立競式的拷問:“王老漢家冤嗎?像他那樣苦日子的人家你們是不是覺得大明不多呢?他家還有田地,可你們想過沒有田地的人家嗎?百姓安居樂業你們知道有多難嗎?”

    幾百年後,在朱翊鏐看來百姓都難以稱不上是安居樂業。百姓手中是有田地也不用交稅,反而還有農業補助,可農村已經空了,隻剩寂寞的老人與窮苦人家的孩子,談何安居樂業?

    更遑論是已經曆經了兩百多年、正在走下坡路的大明王朝。

    申時行、馮保、陳炬沉默,也不敢抬頭與朱翊鏐對視。

    “你們是朝廷的頂梁柱,是朕的左臂右膀,今天召你們來,就是要鄭重地告訴你們:宛平縣的試點隻能成功,不能失敗。我們不是要問豪強權勢大戶同不同意高不高興,而是要問百姓同不同意高不高興。”

    稍頓了頓。

    朱翊鏐接著道:“朕知道外頭的輿情早已經沸騰起來,你們都很擔心。申先生急著覲見,也是為了這件事。朕便與你們好好說說,無論你們同意與否,朕希望你們心平氣和地聽完,然後靜下心來好好琢磨接下來該怎麽做。說得再好沒用,做才是王道,不做永遠不知道行還是不行。”

    申時行、馮保、陳炬正襟危坐,身子挺得筆直。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