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926章 神奇的藥物巨著(1/2)

    正所謂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身為太醫院的二把手,雖然醫學成就沒有李時珍、萬密齋等大師高,但胡誠的鑒賞能力並不低。

    就像樂評人,比如“黑刀”丁某某,或許壓根兒就不懂嘻哈,卻能評價新生代嘻哈水平如何辣雞一樣。

    這比喻或許不當,但道理相通。

    ……

    胡誠足足花了五天五夜,將《本草綱目》手稿看完了一遍。

    在這五天五夜時間裏,他僅僅睡了一覺,而且隻是眯了一會兒。

    也就是說,他有兩個兩天兩夜沒有休息,吃完飯便看。

    可他也沒感覺到有多累。

    實在是因為喜歡。

    準確地說是因為太震撼,他都找不到語言來形容了。

    甚至感覺朱翊鏐對《本草綱目》的評價還不夠準確。

    他覺得用全世界最豪華的語言都形容不了《本草綱目》的價值。

    沒想到這世上竟有如此神奇的人寫出如此神奇的著作。

    所以,胡誠看完最後一篇手稿時半天沒有緩過勁兒來。

    意猶未盡般坐在那兒癡癡發呆。

    感覺自己有一肚子話想說,可又不知道說什麽,仿佛一開口,就是對《本草綱目》的褻瀆。

    後來還是李建元送來飯菜,李時珍輕輕推了他一把該吃飯了。

    胡誠才緩過神來,然後囫圇吞棗式的將飯菜一掃而光。

    見胡誠吃完,李時珍問了一句:“胡大人感覺如何?”

    “呃。”

    胡誠打了個飽嗝,卻擺了擺手:“請李老容許我先睡一覺,然後才談吧。”

    李時珍點了點頭。

    盡管胡誠還一句話都沒有評價,但在胡誠參閱的過程中,李時珍能感覺到胡誠那如癡如醉般的熱忱。

    胡誠說睡就睡。

    這一覺整整睡了一天一夜。

    醒來後問李時珍的第一句話也不是有關《本草綱目》,而是:“李老當初是怎樣走上學醫這條路的?”

    就像采訪名人一樣。

    李時珍回憶地說道:“想我祖父與父親均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醫生,可鑒於民醫的地位底下,所以他們都不希望我學醫,希望我讀書博個功名。小時候我也讀過儒家經典,在十四年那年即考中秀才。也許我並不是讀書的料,接下來三次武昌府鄉試均不第……”

    “好!”胡誠不由得激動地道,“如果李老當時高中舉人乃至進士,那我大明或許就少了一位大神醫!”

    李時珍笑了笑,接著說道:“當時蘄州官府轄下的藥局不為窮人家看病。貧苦百姓生了病都來找我父親,出於對父親的敬仰和對貧苦人家的同情,加上三次不第,所以我也就漸漸放棄了科舉考試的念頭,想一門心思學醫救人。可父親不同意,還是希望我考功名。而我也下定決心從醫,向父親表示:`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誌,至死不怕難。`最終感動了父親,開始精心教授我醫術,記得那一年正二十三歲。”

    “令尊也是牛人。”胡誠再次豎起大拇指,繼而又問道,“李老一定是看過不少醫藥典籍吧?”

    “這個當然。”李時珍點頭道,“想當初白天隨父親坐診,晚上在油燈下苦讀《黃帝內經》、《本草經》、《傷寒雜病論》、《千金方》等古典醫學著作。真可謂讀書十年不出戶庭。家中藏書讀完了,便窮搜博采,向鄉中的豪門大戶借。後來又有機會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院,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