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862章 京察的目的(求月票!)(1/2)

    然而,在佩服朱翊鏐條分縷析說得頭頭是道的同時,各位大臣也不是沒有擔心的地方。

    “陛下,臣竊以為京察很有必要,但陛下剛登基即位,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恐怕不是時候啊!”

    吏部尚書楊巍率先開口。一來他年紀最大,二來他耿直剛正,當然最重要的是,他身居吏部尚書,如果實行京察就得由他負責。

    “楊老為什麽說不是時候?”朱翊鏐不緊不慢地問。

    “臣待罪官場官場將近四十年了,深知無論新皇登基或是新任首輔上台,要做的第一件事,莫不是籠絡人心穩定政局。陛下剛登基,大赦天下,君恩浩蕩無遠弗屆,可民有福祉,官亦應該有福祉,所有的官員莫不引領望之,側耳聽之,看陛下有何舉措,能夠讓他們從中得到一些好處。倘若等來的是聖意嚴厲的京察,陛下這麽做,臣恐怕陛下會結怨於百官,把官場變成冷冷冰冰荊棘叢生的攻訐之地啊!”

    楊巍這番話可謂是肺腑之言,雖然他住了口,可兩道吐劍的毫眉還在一聳一聳地顯示著內心的激動。

    不得不說楊巍真是保養得好,難怪能九十多歲呢。(楊巍生於1516年卒於1608年。)一長段話下來,臉不紅氣不喘,看似精神氣兒還旺得很。

    朱翊鏐聽了,心裏頭有點兒不是滋味,一方麵他承認楊巍說的話句句都是忠言,不然也不會第一個站出來明確表示擔憂。

    但另一方麵他也感覺自己這時候提出京察,恐怕以楊巍為代表的某些官員或許並不是真正了解他的動機,以為隻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作用下的結果,目的是為了裁汰萬曆皇帝重用的官員,就像邱橓等。

    朱翊鏐沉吟有時,緩緩說道:

    “楊老這一席話振聾發聵,朕銘記於心,當深思之。可朕既然已經坐到這個位置上,當以人為本,為務從命,一應國家大政,總以得體為是。天下為公才是朕希望看到的。”

    “朕實行嚴厲的京察,或許會讓當官的一家人哭;可倘若縱容官場弊端,到時候就是一路哭一縣哭一府哭乃至全國人都哭,哪個更令人痛心?”

    “政事碩則民心順,民心順則天地之氣順,天地之氣順則陰陽有序。天地人之極,人為主,一國之政順與不順,檢驗民心便可得知,然而欲使民心順者唯官也,官才是關鍵。”

    “如果百官一個個怙勢立威,挾權縱欲,惡人異己,整天無所事事,像今天三份條陳呈送的那樣無聊至極,於所言者不言,於所施者不施,其直接後果就是朕的愛民之心得不到貫徹,老百姓的疾苦得不到疏導呼救。”

    “這樣,將上下阻隔,陰陽不交,人心不暢,倘若出現這種局麵,身為一國之主不去大刀闊斧除癰去患,而瞻前顧後畏手畏腳乃至推行婦人之仁,那國家之柄廟堂神器,豈不成了好好先生手中的玩物嗎?”

    朱翊鏐這番話雖然自以為算不上挾雷帶火,也隻是口由心發娓娓道來,但在座諸位大臣聽了,還是讓他們無不感到波瀾不驚。

    楊巍雖然讚賞朱翊鏐慨然以天下為己任的襟懷,但對他說的“婦人之仁”觀點卻頗不以為然。

    所以楊巍接著說道:“陛下,臣不是反對京察,一來,京察六年一次考,今年還不到時候;二來,臣隻是覺得要溫和一些,畢竟陛下才登基即位,不宜大刀闊斧。臣說過,民有福祉,官亦有福祉,陛下為民,也要為官啊,為官謀點利益,怎麽能說是婦人之仁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