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861章 新皇第一把火(求訂閱!求月票!)(1/2)

    自永樂皇帝定都北京後,欽定百官依執掌權力劃分,共有九大衙門、九小衙門。九大衙門是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加上都察院、通政司和大理寺;九小衙門依次是詹事府、太常寺、太仆寺、光祿寺、鴻臚寺、翰林院、國子監、尚寶司和苑馬寺。

    九大衙門的掌印者,習慣上稱之為大九卿;而九小衙門的主管,通常稱之為九小卿。

    這十八大衙門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中央政府管理機構。

    而內閣首輔,自孝宗時代起實際上就是代表皇上,通過十八大衙門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

    這也是大明皇帝為什麽啥都不管國家卻能正常運轉的原因所在。

    好處很明顯。

    但壞處也很明顯。多年來,京城官場中就流傳著四句順口溜:“大九卿有大九九,小九卿有小九九,十八衙門朝南開,堂官跟著首輔走。”

    這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可謂絕妙貼切地道出了官場痼疾。

    所有大臣忠誠於皇帝聽命於政府本是臣道值守無可厚非。

    但對於大臣們各自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朱翊鏐不能容忍。

    因為倘若這樣,勢必造成結黨營私沽權售利的混亂局麵。

    長此下去不僅皇帝的威福隻是一句空話,就是天下黎民百姓期盼的長治久安的盛世也隻是鏡花水月。

    尤其是當朱翊鏐親政後,將張居正的許多新政很快都廢除了。雖然時間還很短暫,可朱翊鏐上位後,不能再傳遞錯誤的信號,必須立時更改。

    否則,以宦官、王公、勳戚、權臣為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勢力,將操縱朝政,以致政治黑暗,軍事衰敗,財政拮據,苛征暴斂益形繁重,人們反抗事件層出不窮,國力日漸衰微。麵臨這種形勢,一些知識分子發出了關心國事、改革弊政的呼聲——這便是“東林黨”產生的原因——朱翊鏐不允許。

    所以官場的弊端現在就得抓,毋庸置疑越到後來指定越難——這便是朱翊鏐約見朝中大臣雲台相見的由來。

    此刻雲台一片寂靜。

    “通政司的邸報應該刊載什麽?”朱翊鏐望著馮保道,“伴伴,這個問題,還是煩請你來回答吧。”

    馮保清了清喉嚨答道:“萬歲爺,邸報內容應是各地臣官的職守總匯。各省布、撫、按三台,各府州縣官,還有九邊總督,河官漕官鹽官,他們每天都在幹什麽,是否都在明賞賚、嚴誅責、審開塞、守一道、盡明法稽驗守土牧民之責,隻要一看邸報,就應該大概知道這天下吏治的情況。這才是邸報該起的作用。萬歲爺拿來的這三份邸報,奴婢昨天就看過了,覺得亂七八糟,感覺像是吃了一隻蒼蠅那麽惡心,沒想到萬歲爺獨具慧眼,今天單單挑出這三篇來,念給諸位大臣聽。”

    馮保話音剛一落定,朱翊鏐便立即接過話頭:“伴伴已經將邸報的作用講得通透,朕今天特意挑出這三個條陳,就是為了引起諸位的警惕,我大明天下的那些封疆大吏、府庫之臣,每天都在幹什麽?張先生好不容易開創出一代中興盛世,難道很快就要廢了嗎?盡管國庫不再空虛,可匪患有沒有?官員貪墨的現象有沒有?河槽有沒有失修?天下難道沒有餓殍濟民了嗎?這許許多多關乎朝廷命運國計民生的大事,到底有多少官員認真在做?反而弄這些異端邪說上報,豈不無聊至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