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845章 東番 即台灣(1/2)

    將鄭妙謹與趙靈素的事解決後,朱翊鏐便著手處理朱翊鈞就藩一事了。

    如果按照藩王之國就藩的那一套原則處理,似乎也不難,還比較容易。

    無非按照流程走嘛。

    然而對朱翊鈞好像不適用,人家剛不久還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呢。

    況且眼下的東番確實不是什麽好地方,之前也沒有藩王就藩那裏。攫欝攫欝

    那之前的規矩與禮儀就不能按部就班地來,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

    ……

    東番,即台灣,與中原大陸的淵源深厚而久遠,它是我泱泱大中華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朱翊鏐準備在朱翊鈞就藩之日將東番正式命名為台灣。

    在遠古時代台灣與大陸本是相連著的,約幾百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台灣海峽,台灣島才與大陸分離。

    台灣早期居民中大部分是從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過去的。巘戅奇幻網巘戅

    據載,1971年和1974年兩次在台南市左鎮區發現了台灣迄今最早的人類化石“左鎮人”。左鎮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有親緣關係,同屬中國舊石器時代的晚期智人,於3萬年以前從大陸經由福建長途跋涉移居台灣,可以說是最早開發台灣的先驅。

    台灣早期居民中還有少部分屬於尼格利陀地域人種的矮黑人和屬於琉球人種的琅嶠人。

    夏商時期台灣屬於九州中的揚州。

    台灣有文字記載的曆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國時期,吳王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一支由一萬餘名軍士、三十多艘船組成的船隊到達夷洲,是中國大陸居民利用先進的文化知識開發台灣的開始。三國東吳丹陽太守沈瑩的詳細記載了當時台灣的生產和生活形態,是世界上對台灣最早的記述。

    隋代大陸和台灣的接觸增多。隋煬帝曾三次派朱寬、陳棱等人前往流求。

    九至十世紀的唐末宋初開始有漢人定居澎湖。宋元時期漢族人民在澎湖已有相當的數量。漢人開拓澎湖後開始向台灣發展,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十二世紀中葉南宋將澎湖劃歸福建路晉江縣管轄,並派兵戍守。大陸和台灣的聯係日漸頻繁。

    元朝進一步加強對台灣的管理。元世祖曾派員到台灣宣撫,並在澎湖設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泉州路同安縣,雖然沒有直接將台灣並入其內,卻是中國中央政府對台灣地區的首次官署設置。

    明朝初期仍設澎湖巡檢司,直至公元1387年因實施海禁而廢除,並把居民遷到漳州、泉州一帶。公元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後複設澎湖巡檢司。

    明朝以後大陸與台灣的人民往來不絕。永樂年間鄭和更是率船隊在台灣停留。到了明朝末葉大陸居民開始大規模地移居台灣,給台灣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以極大推動。

    等到福建人顏思齊、鄭芝龍遷居台灣後,一麵從事農耕、貿易,一麵組織武裝力量抗禦倭寇和荷蘭人,逐漸形成許多村落,台灣自此進入了大規模地開發時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