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482章 收禮也是有原則的(1/2)

    這時候的言官已經成為黨同伐異的政治工具,所以當朱翊鏐聽張靜修罵言官瞎了眼時,非但沒有反駁,還添油加醋不客氣地道:“那些言官何止瞎了眼?他們還沒腦子呢。”

    “當然,也不是所有言官都這樣。”朱翊鏐接著又補充一句,畢竟還有以身作則的好言官。比如此時還穿著破襠褲隻有十歲(虛歲十一歲)的楊漣。

    被朱翊鏐一煽風點火,張靜修更是氣憤了,張嘴罵道:

    “娘的,竟然彈劾我家寶藏逾府?還以為我爹擔任首輔期間貪汙受賄了多少金銀珠寶呢。老大,你平心而論,我家算富裕嗎?”

    朱翊鏐微微一笑,如實回道:“還是比普通人家富裕的,隻是寶藏逾府太誇大其詞了。”

    朱翊鏐當然知道張家並不富裕,因為萬曆皇帝抄家時,隻抄出了二十萬兩銀子,而且是張家整個家族,包括張居正的弟弟家。

    這與同為首輔的嚴嵩相比,太巫見大巫了。據《水冰山錄》記載,嚴嵩抄家時,總查出了黃金一萬多兩,白銀兩百多萬兩,以及幾千件金銀珠寶首飾之類的。

    與同時期的馮保相比,張居正這點家產也不算什麽。

    要知道抄家時除了張居正弟弟,他六個兒子有五個已經成家立業了,而且都有官職在身。

    如果與之前的大太監劉瑾抄家時的財富相比,那更是不值一提。據載,劉瑾抄家時搜出的黃金二百五十萬兩、白銀五千萬兩。

    即便是張居正他一個人,在明朝做那麽大的官兒,去世時就二十萬兩銀的家產根本不算啥。

    明朝官員薪俸的確不高,但普遍較富也是不可爭議的事實。

    張靜修當然清楚他自己家有沒有錢有多少家底,父親這樣被禦史攻訐,他的憤怒也在情理之鄭

    “我承認,我爹在生活上好像,確實算不上節儉,也知道外頭有人我爹生活豪奢,但我認為那是我爹該享受的生活,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難道不應該吃好喝好一點嗎?”

    朱翊鏐點點頭,他知道這是張居正的治世理念。

    張居正曾明確過:做人與做官不同,做人講操守氣節,做官首先是如何報效朝廷,造福於民。野有餓莩,你縱然餐餐喝菜湯,也算不得一個好官;如果你頓頓珍饈滿席,民間豐衣足食,笙歌不絕於耳,那你依然是一個萬民擁戴的青大老爺。

    這便是張居正的理念,也是他為何重循吏遠清流的原因。

    這理念同樣被李太後所認同,所以像張居正一樣,反對重用海瑞、邱橓那樣的官員。類似的話,李太後在萬曆皇帝麵前也過。

    所以張居正本人在生活上的確不算節儉,好吃好喝,外頭還有女人。

    張靜修這樣,肯定心知肚明。他接著又道:“可是,要我家寶藏逾府,那真是瞎了眼,正如老大所言,簡直沒長腦子。”

    “我爹生前收不收禮呢?據我所知也收,比如收過戚大帥、馮公公的禮,但我爹收禮有個原則。要不是為了羈縻人心,要不是為了有效處理政務。倘若為找門路升官發財,那樣送的禮我爹一概拒之門外。若我爹對下頭官員送禮來之不拒,那我家可不寶藏逾府?可事實我爹很嚴格的一個人,不是隨便一個人送禮他都收的。”

    “我當然知道。”朱翊鏐微微頷首。

    “而且據我所知,凡是我爹收了誰的禮,一般都要回禮的。像戚大帥、馮公公,可以都是我爹的至交好友,他們給我爹送禮,我爹也給他們送禮。禮尚往來,我家沒占什麽便宜,哪來的寶藏逾府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