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481章 不太看好這時期的言官(1/2)

    在這十的時間裏,紗帽胡同上的張大學士府並沒有被監管起來。

    明查清點馮保家產的消息,也隻是在京城裏流傳,畢竟清查的結果尚未刊登邸報而公開下,但這個消息還是很快傳到了江陵城。

    一來,馮保寫了一封信給朱翊鏐。

    二來,張大學士府的下人也第一時間送了一封信到荊州的張大學士府。

    馮保除了通知朱翊鏐和張居正,還為了表示對朱翊鏐由衷的感激之情。

    感激朱翊鏐的未雨綢繆,否則這次恐怕真要栽了。萬曆皇帝現在都不高興呢,倘若以之前那龐大的家產,那還不得將他轟出紫禁城?

    而張大學士府的下人是為了通知張居正幾個兒子,告知老爺連同馮保被道禦史彈劾了,還牽扯出遼王案。

    同時還將萬曆皇帝決定明查清點馮保家產的消息也一並告知,目的十分明顯,提醒六位少主警惕。

    關於遼王案,張敬修他們六個人已經知道了,畢竟在這邊傳得很凶。

    隻是不曾想到竟還有禦史彈劾他們的父親“寶藏逾府”!他們父親是什麽樣的人,還有誰比他們更清楚?

    張敬修作為張居正的長子,得知此消息時氣憤非常,覺得那幫禦史簡直太可惡了,不講根據亂噴。

    其他五人兒子也是一樣,個個恨得咬牙切齒,恨不得立即飛到萬曆皇帝的身邊,為他們父親辯白。

    張靜修更是跑到朱翊鏐麵前訴抱怨一頓。他現在視朱翊鏐為大偶像,當然也是鐵哥們兒,所以有什麽話都會對朱翊鏐,毫無保留。

    “居然有券劾我家寶藏逾府,他們是不是瞎了眼?”張靜修上來第一句話就是這個。

    朱翊鏐已經見識過了給事中和禦史那些言官們的厲害。當然本心而論他也是不服氣的。

    這主要是因為,發展到這個時候的言官已經越來越不靠譜了。

    都知道,明朝的言官主要由都察院禦史(包括十三道禦史)和六科給事中組成,大部分品秩不高,甚至很低,但其政治地位卻極為突出。

    明朝從明初洪武皇帝開始,便從製度上賦予了言官廣泛而重大的職權,其中尤其為人們所關注的是規諫皇帝,左右言路,彈劾糾察百司百官,巡視、按察地方吏治等大權。

    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衙門,從皇帝到百官,從國家大事到社會生活,都在言官的監察和言事範圍。

    所以,不得不承認明朝言官身份獨特職權特殊,並以群體的麵貌在整個社會形成一股威懾力量,對明朝政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古代社會,統治者為了有效地監察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員,向來重視對監察機構與監察製度的建設。

    而在這方麵,明朝所建立的監察製度與組織機構應該最為完善,由此形成的明朝言官群體也十分獨特。

    按明製,這個群體總人數一般保持在兩百人左右,為曆代之最。

    明朝的言官確實聲名顯赫,在政治舞台上真正扮演了“獬豸“的角色,在諸多重大的問題中冒死上諫,秉直彈劾,做出了一件件震撼人心的舉動。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曆史中,多次出現言官集體跪諫,不畏死難,或前赴後繼,持續極諫的驚心動魄場麵。

    可以毫不誇張地,明朝沒有哪位皇帝沒有受到言官的規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