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444章 小冰河期(2/2)

    直到明朝滅亡以後,氣溫於公元1650年後才開始快速回升,這才有了滿清所謂的“康乾盛世”——但其實,這也不過是氣溫回暖後災情減弱罷了,和明朝正常時期相比還差得很遠。

    所以,不得不,冰河期對明朝的國運真個是雪上加霜。

    當然,還是那句話,失敗了主要還得從自身找原因。

    但在冰河期,尤其是惡劣時期的大冬,大明糧食匱乏,菜沒得吃,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張居正他正是想到了這一點:既然暖棚在大冬能夠培植除出果蔬,那不是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嗎?

    所以,張居正吃完兩塊兒西瓜後神清氣爽地拉著朱翊鏐的手:“潞王爺,我想請教你幾個問題。”

    “張先生問吧。”

    “暖棚種植容易嗎?成本高不?像普通百姓能做到不?”

    “隻要不是三餐不繼窮得叮當響的,一般都能做到。”

    “好!”張居正異常的興奮,“我真想出去參觀參觀。”

    “將來有的是機會。”

    “將暖棚種植的技術推廣到全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張居正又問。

    朱翊鏐回道:“其實,也談不上什麽技術,要想推廣,半年時間足矣。”

    “太好了!簡直太好了!”張居正越越來勁兒,“也不知怎麽回事兒,最近兩年每到冬,氣溫變得異常的寒冷,而每到夏,又是持續大旱,每年不知凍死餓死多少人。”

    “張先生,這是冰河期。”在張居正的麵前,朱翊鏐倒是不怕著超出這個時代的語言。

    其實,在中國地理學上準確的法叫作“明清冰期”,“冰河期”是一個外來概念:LittleIceAge。

    “冰河期?”

    “是的,張先生。冰河,就是很冷的意思。”朱翊鏐解釋道。

    “冰河,是很貼切哈!”張居正點零頭,“潞王爺你,如果將你的暖棚種植推廣至全國,是不是就能解決人們的糧食與蔬菜問題?”

    “嗯。”朱翊鏐先是點頭,但隨即又話鋒微微一轉,“不過,種植水稻這種既需要大量水分、又需要大量陽光的糧食作物好像也不大適合。”

    “哦,是這樣的啊……”張居正興致當即減卻兩分。

    “但有一種糧食作物沒問題,而且產量是水稻的五倍不止,基本上可以解決掉國民饑餓的問題。”

    “是嗎?”一聽到這樣的話,張居正興致又高漲起來,但同時也帶著疑慮,“不知潞王爺的是什麽糧食作物呢?”

    怕張居正不信,朱翊鏐特一本正經地回道:“它就是世界上第四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麥、大米和玉米,叫作馬鈴薯,俗名土豆。”

    張居正皺眉:“土豆是什麽東西?為何老夫從未聽過?”

    馬鈴薯是十七世紀才成為歐洲的重要糧食作物並傳到中國,就是馬鈴薯傳入中國隻有三百多年的曆史。

    張居正當然不知道。

    朱翊鏐知道一時半會兒肯定也解釋不清,所以道:“張先生,日後我再給你詳細道來吧!除了馬鈴薯,還有一種產量更高、適應性同樣強的糧食作物也可以用暖棚來種植。”

    張居正豁然站起:“這世上還有這樣高產的糧食作物嗎?”

    朱翊鏐鏗鏘有力地回道:“櫻”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