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248章 努爾哈赤,到底叫什麽姓什麽?(1/2)

    “皇弟要誰?”

    從萬曆皇帝詫異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好像沒聽過努爾哈赤。

    這也不難理解。

    因為畢竟此時努爾哈赤才二十四歲而已,鋒芒尚未顯露出來,沒有引起明朝的關注。

    努爾哈赤引起大明關注是在他用他的祖父、父親遺留下來的十三副甲胄起兵之後。

    而且還有一點,朱翊鏐也不敢確定:當時大明王朝對努爾哈赤以及他的祖父、父親稱呼什麽。

    以朱翊鏐上一世從文獻史料中對努爾哈赤(即清太祖)的了解情況來看,對努爾哈赤的“名”和“姓”都很模糊,並沒有一個統一或者都被認可的漢譯名。

    因為滿族當時還沒有統一的文字記載(當時滿族叫女真族,女真族有三大部,被努爾哈赤統一,後皇太極改女真族為滿洲族)。

    目前所見的中國通史或清史著作中,幾乎都將努爾哈赤的漢譯名寫為“努爾哈赤”。

    例如:1961年確定為“高校文科中國通史教材之用”的《中國史綱要》中就有這樣的記述:“到了努爾哈赤時候,建州部的實力日益強大,先後合並了女真部的其他各部落。”

    再比如:10卷本的《清代全史》:“金國的締造者、清朝的第一代皇帝努爾哈赤的姓氏和家世,是一個仍需考究的問題。”

    然而,關於努爾哈赤的姓名問題,在民族史和滿文翻譯領域中又都將他的漢譯名寫為“努爾哈齊”。

    而在清代文獻中,也影弩兒哈奇”的寫法,包括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的漢譯名也都沒能統一,有寫成“覺昌安、塔克世”的,也有寫成“覺常剛、塔石”的……

    根據清朝官方文字記載,清太祖的名字毫無疑問應該寫作“弩兒哈奇”,或者是“弩爾哈齊”。

    那為什麽如今的清史論著中基本上都寫成了“努爾哈赤”呢?

    其實,這種寫法也是有一定史料依據的。因為明代文獻中多將清太祖的名字譯寫為“奴兒哈赤”,並且屢屢見之於《明實錄》的記載文字當鄭

    試舉兩例:

    萬曆十七年(1589)九月乙卯:“始命建州夷酋都指揮使奴兒哈赤為都督僉事。”

    萬曆十八年(1590)四月庚子:“建州等衛女直(即女真)夷人奴兒哈赤等一百八員名進貢到京,宴賞如例。”

    可以看出,《明實錄》的作者將清太祖的女真語名(當時滿文尚未出現)譯成“奴兒哈赤”,或稱“建州夷奴兒哈赤”,反應了曆來漢族統治者對少數民族的歧視。

    當然,這是題外話。

    然而,《清史稿辭典》和《中國曆史大辭典》清史卷,兩部大辭典的基本傾向都將清太祖名字確定為“努爾哈赤”,同時又揭示了被許多清史著作忽視的一個基本事實,努爾哈赤還有另一種寫法,就是“努爾哈齊”。

    而且,有不少學者認為“努爾哈齊”才是清太祖最合適恰當的表述。

    理由之一:名從主人。清太祖偉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創製滿文,他以及他的繼承人皇太極都承認“努爾哈齊”這種譯寫法。

    理由之二:尊重曆史。以《明實錄》為代表的文獻,故意寫作“奴兒哈赤”,有貶斥之意。

    理由之三:努爾哈赤的弟弟都叫哈齊,如舒爾哈齊,雅爾哈齊。所以將努爾哈赤譯寫作“努爾哈齊”,既保留了原始的滿文語音,又完全符合漢字的表意方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