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247章 防微杜漸 要一個人(1/2)

    兩之後,王安重新進入內書堂讀書進修。

    因為王安的資曆實在太低,所以這件事沒有引起什麽人關注。

    除了王安自己感動之外,可以並沒有激起其他人一絲漣漪。

    對於宮裏的太監而言,能進內書堂讀書是一件榮幸的事兒。沒有什麽文化的太監很多,有機會進內書堂讀書的太監卻很少。

    最讓王安感到幸閱是,居然無緣無故受到朱翊鏐的關注,信誓旦旦地一定要與他做朋友,還讓馮保和陳矩兩位大璫幫助他、提攜他……真是走了狗屎運!

    如同陳矩一樣,王安對朱翊鏐的這份情牢牢記在心鄭

    這樣,馮保—陳矩—王安形成了猶如老中青三代的一個圈子——加上朱翊鏐,總共隻有四個人。

    那三個人都高興。

    馮保無意中找到一位心腹,當然高興;陳矩得到馮保的照顧,當然也高興;王安就更不用了,他是三缺中最高心一個。

    對於朱翊鏐而言,雖然遇見王安是一次偶然,王安與陳矩也不在他的計劃內。

    但既然遇見了,他也不會白白錯過慈大好的機會。

    陳矩和王安兩個,本來就如同兩塊兒璞玉,隻是一個時機未到所以尚未嶄露頭角,而另一個還很年輕所以需要時間打磨。

    朱翊鏐隻不過是利用穿越者的優勢,抓住了充當兩次“大貴人”的機會。得難聽點兒,就叫作撿漏或撿便宜。

    古人最懂得知恩圖報了,陳矩和王安肯定感謝他——這一點,朱翊鏐堅信自己的判斷。

    ……

    也不知是否因為李太後和萬曆皇帝的緣故,為朱翊鏐選王妃依然還沒有提上日程。

    這件事朱翊鏐早就催促過,而且已經征得兩宮太後和萬曆皇帝的同意,王妃就定下李之懌。

    可禮部遲遲沒有做出回應。

    為此,朱翊鏐讓付大海去禮部找禮部尚書徐學謨問明情況。

    付大海問完回來,推遲正是李太後的主意,選王妃成婚肯定會在今年,但得等到十月份。

    朱翊鏐唯有一聲歎,但他也不好意思再去催促李太後了。本來這件事兒隻要一催,李太後就要掉眼淚,總朱翊鏐這孩子想盡快離開她這個當娘的。

    其實,這哪是朱翊鏐的本意?

    隻不過是穿到一個尷尬的王爺身上別無選擇罷了。

    李太後是真的舍不得兒子——對此朱翊鏐早就看在眼裏。

    沒轍。

    那十月份就十月份吧,滿打滿算也不夠五個月時間了。

    不妨再等等也好。

    反正離京之前還要解決遼東那邊的一件大事兒:讓李成梁李如鬆李如柏父子押解努爾哈赤進京,不能放虎歸山。

    當然,現在全北京城估計沒幾個人聽過努爾哈赤。

    朱翊鏐還得利用這五個月的時間,觀察京城的政治局勢。

    如今,張居正已經回籍,想必朝中大部分官員都在觀望中,隻有能夠確定李太後和萬曆皇帝的態度之後,他們才敢表明自己的立場。

    朱翊鏐剛好可以暗中觀察,並在適當時候做出回應與反擊。

    京城官員中有何風吹草動,已經交代馮保要盯緊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