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大明不負卿

第125章 盡心向善必有應(1/2)

    王國光與張四維、王崇古都是老鄉,同為山西人。

    王國光是嘉靖二十三年(即公元1544年)的進士,他比張居正年長十幾歲。

    王國光前後從政四十餘年,官至吏部尚書,但他官運坎坷,曾幾進幾退,充滿了戲劇。

    他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財政家和文學家。萬曆初期,輔佐張居正推行一係列的改革,成績斐然,功不可沒,對萬曆中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盡管屢次被券劾,但他高不可言的地位擺在那兒。

    一句話就是有分量。

    此時的他雖然已是七十有一的高齡,但精神氣兒很足。

    的確,曆史上的王國光是個長壽的人,活了八十多歲。

    他話的聲音很有力量,中氣十足,絲毫看不出是個已步入古來稀之年的老人。

    “潞王爺,如果您到做到,那此番壯舉當然對朝廷有利。”

    朱翊鏐笑了笑:“來去,你們不過是擔心我一套做一套,可是,如果你們連嚐試的機會都不給我一次,那此時此刻,我又能多什麽呢?”

    “臣倒是願意一試。”王國光成為第一個表態的人,“恕臣直言,臣很想給潞王爺這個機會,看看潞王爺不領朝廷俸祿與各項補給,到底如何自力更生。”

    “多謝!”朱翊鏐由衷地道。但他心知肚明,大臣的工作容易,畢竟這是為朝廷減壓。

    思想工作難做的,是李太後和萬曆皇帝兩個,肯定不希望他這個兒子或弟弟受苦嘛。

    所以,朱翊鏐有心提前沒有知會李太後,企圖廷議上先通過,然後再告知,相當於“先斬後奏”。

    他覺得這樣做肯定容易一些。

    否則,以李太後超級護犢子的情愫,第一關他都過不去。

    而李太後一旦先行否決,那就壓根兒不用考慮萬曆皇帝和朝中其他官員的意見了。

    有第一個表態的,就不怕沒有第二個。

    朱翊鏐將目光投向申時行:“申閣老,你意下如何?”

    申時行同樣盯著朱翊鏐問:“請恕臣直言,潞王爺是否出於真心?”

    這話問得……朱翊鏐神情篤定地回道:“當然真心。”

    申時行隨即也表態了:“那臣也願意一試,如王尚書一樣,臣也想看看潞王爺到底如何自力更生。”

    “好!”朱翊鏐接著又逐一問其他幾位大臣。

    其實,這是一道送分題,隻要朱翊鏐如他承諾的那樣不胡來,那誰會吃飽撐著反對呢?

    若有可能,官員們倒是希望全國各路藩王郡王都不領朝廷俸祿與補給自力更生咧,這樣國家能節省多少開銷啊!

    所以,像許國、餘有丁、張學顏、徐學謨、嚴清、梁夢龍、曾省吾、陳炌等大臣,一致通過。

    沒有一個反對的。

    朱翊鏐得逞,很是欣慰,感慨地道:“多謝各位相信本王,那就給本王一些時間,咱們一起等等看到底會發生什麽吧。”

    一直沒有話的付大海,在這種場合無甚存在感可言,但他無疑是著急的一個。

    因為朱翊鏐的任何決定都與他息息相關啊!

    朱翊鏐不久前可是承諾過,待外地就藩,他是要跟隨而去當潞王府大總管的。

    然而,朱翊鏐一口咬定,整個潞王府都不領朝廷俸祿與補給,讓他這個大總管怎麽當?

    可萬曆皇帝和馮保的話,朱翊鏐都不聽,付大海又哪敢言聲?也是浪費表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