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壞脾氣-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

正文 農民“失語症”的病史考察(1/3)

    現今,中國農民的失語,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各種超額攤派來了,他們說不出話;貪汙腐敗來了,他們說不出話;治安環境惡化,他們說不出話;農村道德水準下降,他們說不出話;賣血被傳上了愛滋病,被雞頭拐去了女兒,還是說不出話。被人在權錢交易的合謀下謀去了責任田並且拆掉了房子,總該說話了吧?依然沒有,世界上隻是多了幾個自殺身亡的農民。城市收容製度也不知道害了多少農民,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大學生身份的孫誌剛出事,恐怕還是廢除不了。

    也許有人會說,中國農民從來都是需要別人來代他們說話的,所以,現在也談不上是失語。這種說法雖說由來已久,但其實多少有點似是而非。自古以來,固然農民一直希望別人,特別是有力者為他們說話,但並不意味著他們自己就不能說話,尤其是在太平年景,在他們自己的活動半徑內。在傳統的時代,農民一直都是有話語權的,雖然並不充分。當然,農民的話語權是分梯度的,農民中的精英,鄉村能人和鄉村知識分子,說話的聲音最大;邊緣的精英,諸如教門領袖、幫會小頭目,等等,在某些特殊的場合下,說話聲音也相當的響;一般的殷實農戶,隻要不是特別內向,也有聲音。隻有貧弱的邊緣群體才總是需要別人“代表”,或者是讓正常的精英代表,或者是讓邊緣精英代表,或者讓外麵的別的什麽人來代表。

    在我們某些學者的習慣裏,總是傾向於隻把老實巴交、僅知道埋頭種地的人當成農民,而將其他的農村人口都歸為別的類別。說鄉紳的時候,把窮秀才也歸了進去,歸進去當然也無不可,但是別忘了這些窮秀才,其實也是農民,至少農民的屬性比較重一些。在中國農村,社會的分層與分類,顯然不能那麽嚴格,跟我們古代的學科分類一樣,多少有點混沌的意味,具體到某群人,往往具有多種麵目。至少,農村裏的窮秀才和識文斷字並進過考場的童生們(這些人的數量相當多),比如像洪秀全、馮雲山這樣的人,絕對是有話語權的。

    在傳統社會裏,農民的教育、文化、習俗以及生活環境是渾然一體的。大體上,農民農業生產以外的知識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學校教育(私塾、鄉塾等),一是戲曲熏陶。私塾教育不僅給了農民識字的能力,還教會了農民禮儀,使得農民的婚喪嫁娶有了張羅和喊禮的人,更重要的是給了農民說事的道理。這種道理經過戲曲裏忠臣義士、義夫節婦形象的催化,使農民知道了什麽叫做不忠不孝,什麽叫做不仁不義,什麽叫做不通情理。如果他們中間有人出現了問題,他們就會用這些道理來衡量。農民之所以總是傾向於請鄉紳來調解糾紛,就是因為他們認為鄉紳更加知書達禮,對這些道理懂得更多,盡管這些沒有做過官或者具有高級功名的鄉紳、秀才乃至童生或者別的什麽有威望的人出來調解,用的話語也都是一樣的。反過來,如果鄉紳在行為上有失檢點,嚴重違反了這些道理,那麽他在農民中的威望也就喪失了。大狗叫,小狗也會叫,農民的嘴巴同樣是不饒人的,古代的農村社會,也有公共空間,也有社會輿論,別的不說,就是婦女們的家長裏短,唾沫就能把人淹了。農民的這種話語,雖然不能上達天聽,影響朝廷的政策,但對鄉紳卻是有作用的。鄉紳在鄉村的自治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農民對他們的擁戴,顯然,這種擁戴是跟鄉裏道義有密切的關係,鄉紳絕大多數都不樂意讓自己的桑梓地的農民看不起。也可以說,即使沒有鄉紳出麵,農民依然是有自治能力的,這種能力在平時體現為大型宗教和戲樂活動的組織,在戰亂年代則表現為結堡自衛,在其中,農民的話語是起了相當關鍵的作用的。另外,農民說的話在某些條件下,也能影響到外邊的世界,否則我們怎麽能看到那麽多民歌、民謠和民間傳說?過去某些朝代,王朝政府甚至設置機構專門采風。民間的聲音,在某些特殊的背景下,也會影響到上麵的政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