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壞脾氣-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

正文 有為政府的代價(2/2)

    當然,在史家眼裏,這個亡國之君跟他的同類一樣,有著雪崩式的道德敗壞的經曆,矯情做假、荒淫無恥、揮霍無度、任用奸佞,等等。野史小說更是把楊廣說得像惡魔一般:弑父殺兄,淫母奸嫂,殺人取樂,甚至還近乎色情地描寫他坐著羊車在眾多宮姬住處之間遊走,為了能得到他的臨幸,宮姬們競相在門口堆滿羊愛吃的食物。盡管後者荒誕得有點像後現代先鋒派小說,但實際上兩者都是暗示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就在於隋煬帝的品質和道德的敗壞。事實上,隋煬帝的奢費並沒有耗盡國家的儲備,而使隋朝從倉儲之糧滿贏,到餓殍滿眼的轉換,恰是因為他動機看起來還不算壞的大手筆。

    “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格言,言外之意就是不能亂折騰、大折騰,老是翻鍋。老子的這句話自從兩千多年前說了以後,相信曆代稍微明智一點的君主,都是銘記在心的。至少在現在,我們還沒有資格忘了這句話。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