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壞脾氣-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

正文 簧聲戲影裏的西太後(1/3)

    1901年的中國,曾經出現過這麽一幅圖景,作為占領者的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一天被一群中國商人請去聽京戲。在咚咚嗆嗆的皮簧聲中,老瓦如坐針氈,頭痛欲裂,好不容易捱了一個鍾點,總算找了個借口“得脫苦海”。與此同時,被瓦德西趕到西安的西太後,卻是個既要食有肉,又要居有竹(絲竹)的戲迷,一天沒有戲看,就悶得難受。打和挨打的雙方總算都在中國的土地上,看了一回我們的國粹京劇。

    對於西太後葉赫那拉氏,眼下的評價,總算是呈現了一點曆史的複雜性,有點毀譽不一了。熒屏上的形象越來越正點,從相貌到行為一概如此,而網上卻依然以罵為主,兼說別樣。不過,在我看來,關於西太後的評價無論怎樣毀譽不定,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京劇如果沒有這個老太婆,肯定難以有今天第一國粹的地位。

    西太後是京劇的知音,正是由於她堅定的支持,原來上不得台麵的亂彈才得以成為壓倒所有其他戲曲形式的京劇。對於戲劇,她喜歡花部的亂彈二簧戲,有意抬花抑雅,而且不滿足於宮裏太監的演出,打破常規,大量地將外間優秀的二簧伶人召進宮來大演其戲。那個時代出名的藝人,譚鑫培、陳德霖、楊小樓、孫菊仙、王瑤卿等人,都受到過她的賞識,不僅每有賞賜(甚至還給官爵),令太監伶人看得眼紅,而且對這些“戲子”相當優容。在這些京劇名角麵前,她的確稱得上是和藹可親的“老佛爺”,傳說中的西太後如何如何的寡恩刻薄,其實大多是沒影的事兒。即使是那些藝人解放後寫成的回憶,也往往透著對老佛爺的喜愛。當然,在那個時候,京劇界對西太後也是投桃報李,幾乎所有劇目裏的太後都是正麵形象,最過分的是《法門寺》,不僅太後光彩照人,連太後身邊的太監也順便沾光成了好人。

    西太後還是個懂戲的超級“票友”,晚清吃過洋麵包的宮廷女官德齡告訴我們,西太後經常興致勃勃地給她們講戲劇故事,在看戲的時候也不肯安靜,不斷地將各種演戲的軼事和規矩說給身邊的人聽。事實上,京劇發展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步,就是在西太後的鼓勵下完成的。在開始的時候,京劇演出比較粗糙,工唱的行當隻管捧著肚子唱,工做的行當就隻管翻跟頭打把式;後來有“通天教主”稱號的王瑤卿首先開始改革,將表演動作融進了演唱當中,“演得跟真事似的”。在社會上的一片反對聲中,西太後說話了,“王大演得好”(王瑤卿行大)。譚鑫培的唱腔也與傳統不合,但西太後卻喜歡,給了他“叫天”的讚譽。從此以後,京劇進入了一個生旦同挑大梁的新階段。

    西太後懂戲,也入戲。此人雖然粗通文墨,掌權之後也找過幾個老儒給她講點經史,但真正的教育卻是戲劇給的。晚清時節,京劇雖然已經進入宮廷,但畢竟是來自民間的亂彈,不惟用詞鄙俚,思想內容也相當混亂。固然不乏忠孝仁義的鼓吹,但來自遊民的江湖義氣與恩怨分明的意識也相當明顯。不僅如此,過去的京劇對帝王時常會有點不敬,總是批評他們聽小老婆的話,忘恩負義,濫殺功臣,針對的大抵是朱元璋,屎盆子卻都扣在比較遠久的劉秀頭上。對於清朝第一大戲迷西太後來說,戲的情節和內容不可能不影響到她的思想和行為。雖然總的說來,西太後還算是個頭腦清醒的統治者,為政大體上中規中矩,但卻也時不時地發點“京劇脾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