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國

第33章 大國之亂:不醒,不聽,不問? (4)(3/3)

    成人之間的殺戮往往都有正當的理由和借口,尤其是這種殺戮形成一定的規模,變成戰爭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我相信,國內那些以孩子為主角的戰爭片都有非常正當的道理,因為被消滅的對象都是十惡不赦的敵人。我不懷疑這些道理的正當性,不過如果從指使孩子行刑的恐怖分子角度來看,他們肯定也有一些的理由用來說服孩子。恐怖分子的對手,也同樣是他們無法饒恕的敵人甚至惡魔,而叛徒無論在哪種文化中都是最可惡也最可鄙的人。一個12歲的孩子能夠興奮地執行殺戮,顯然他是被說服了,相信他被灌輸的一切。很顯然,那些在孩子身邊的人,就是要通過這種方式給孩子幼小的心靈裏注入仇恨,培養他們事業的接班人。也許,這個孩子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為自殺式襲擊的人肉炸彈。

    當然,我們可以說國際恐怖分子的道理不對,我們的道理對。但是,作為孩子能分清這些嗎?在往昔的戰爭歲月,讓孩子卷入戰爭也許是迫不得已。但是,在和平發展的今天,依然宣揚這種孩子參戰的故事,而且宣揚得如此輕佻、如此兒戲,好像戰爭就是孩子的殺人遊戲,還能那麽理直氣壯嗎?

    電影、電視,僅僅是嗜血兒童製造者的一小部分,大頭是網絡和電子遊戲。這些遊戲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屬於一種兒童可以親自“參與”的殺人體驗,比起電影、電視更有快感,更有刺激,更有參與性。隨著遊戲的逐步升級,殺人遊戲變得越來越富有挑戰性,也越來越血腥,殺手也越來越沒有人性。

    雖然我們知道,這些遊戲都是虛擬的,盡管隨著遊戲的製作技術越來越高,人的形象也日益逼真,但畢竟是虛擬的,製造商們可以有充分的理由說,那是一個虛擬世界的事情,絕非現實中的真人實事。看了一場電影,玩了幾次遊戲,直接導致模仿殺人,這種喪失理智的情形好像也並不多見。但是,這種東西見多了,多到一定程度往往會在人的腦子裏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既便是成年人也未必能夠有效地克製這種作用的誘惑,何況心智發育不健全的年輕人。現在,越來越多的犯罪雖然不是遊戲的直接模仿,但或多或少都有遊戲的影子。

    在某種程度上,網絡和電子遊戲具有很大的成癮性,孩子進入遊戲之後,往往不能自拔,或者說根本沒有能力擺脫遊戲的誘惑。在這些成癮的孩子那裏,什麽是虛擬世界,什麽是真實世界往往是混淆的,至少界限不那麽清晰。對於遊戲成癮的孩子而言,遊戲尤其是那些製作特別高超、特別考驗人智商的遊戲,對他們的支配力是無與倫比的。如果這種遊戲恰好十分血腥,那麽它們扮演的角色就跟教孩子殺人的恐怖分子一樣。

    作為一個在中國重點大學教書的教師,盡管接觸的淨是些所謂的聽話的好孩子,可我還是能感覺到我們的戰爭文化,尤其是遊戲文化對孩子的惡劣影響。我知道,在我們的大學校園外麵,有更多的問題少年在困擾著我們的家長、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甚至是執法人員。

    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如果我們還不能做到最好,那麽至少我們可以讓孩子遠離血腥。

    (本章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