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國

第27章 大國之史:黑箱操作? (5)(2/4)

    不過,如果粗線條地概括,民國北洋軍閥統治這段從北京政府的角度上看,大體上是袁世凱4年,皖係4年,直係4年,奉係4年,即袁世凱,段祺瑞,曹錕和吳佩孚,張作霖依次各唱了4年的戲。這16年,雖然依王闓運的對子概括為“民猶是也,國猶是也,無分南北;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但細分起來還是有分別的。比較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這一時期的民國政府,在民主製度方麵是沿著下降線行進的。袁世凱時期,民國元年的國會是全國普選的,盡管農民們未必知道選舉是怎麽回事,大多數人實際上是由別人包辦著投的票,但普選的形式畢竟在,人為操縱的痕跡不大。其實是各地的精英按照他們的意誌,選出了他們心目中應該做議員的人(有的地方,人還在國外留學就已經被選為議員)。到了皖係上台,組織了安福俱樂部,操縱選舉,結果弄出來一個安福國會。輪到直係出頭,居然公開賄選,議員成了豬崽。馮玉祥聯合奉係倒直,首先推出來的臨時政府居然連代議製機關都沒有,接下來的奉係政府幹脆就是軍政府,首領是大元帥。套一句俗語:黃鼠狼生老鼠——一代不如一代。

    當然,我們可以說這個時期當政的都是軍閥武夫,不知道憲政是怎麽回事,就像民國的外交家顧維鈞所說的那樣,袁世凱對西方民主缺乏起碼的認識。袁世凱如此,袁世凱之後的“北洋團體”中的驍將則更是等而下之。不過,事情還有另一麵,雖然武夫不了解西方的代議製,更不懂民主是什麽,可畢竟他們都是從晚清過來的,深知清朝積弱積貧的曆史,明了若幹年來中國學習西方的艱苦努力。雖然他們不了解代議製,不了解西方的民主製度,但這個製度的優越卻是經過西方的“先生們”驗證過的,即便在擁有清朝的王公貴族最喜歡的帝製的德國也有國會和憲法。他們吃過西方軍隊的苦頭,並且受過西式軍事教育,其中有些人還有留過洋(德國和日本)的經曆,至少他們知道所效仿的西方稱雄世界的道理。更有意思的是,這些武夫實際上對風靡知識界的進化論也略曉一二,他們對當時堪稱時代的意識形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是從心底裏服膺的,就當時而言,西方的製度就意味著進步,意味著進化的方向。所以,不了解代議製,不明白民主製度,並不意味著他們會完全不理會這個製度,不希望嚐試按照這個製度操作一下,好讓中國也強盛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