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國

第26章 大國之史:黑箱操作? (4)(1/4)

    其實,老百姓不願意剪辮子並不像革命黨人理解的那樣,是心裏依然甘願做奴隸,留辮子很大程度上隻是因為他們習慣。凡是跟自家生活尤其是身體有關的事情,隻要是習慣了,老百姓尤其是農民就不樂意改,不僅僅是頭發,其他的也如此,如穿戴。不按照老習慣走,就渾身不自在,總覺得有些不安,剃發留辮已經實行了二百多年,老百姓早就將之視為理所當然的習慣,自然不肯輕易更改,沒了辮子,連老婆看著都不順眼,覺得醜得不得了。平民百姓沒有學過美學,在他們眼裏,順眼的就美,不順眼則醜。辛亥革命前,如魯迅小說《阿Q正傳》中假洋鬼子的老婆見夫君沒了辮子而尋死覓活的並不少見,筆者就看見過若幹筆記裏記載過因丈夫剪辮而鬧著自殺或者離婚的。不過,老百姓對辮子的擔心的背後還有一層更深刻原因,就是對於有關毛發巫術的恐懼。

    整個清朝幾乎都在流行著剪辮子的故事,關於偷剪辮子的謠傳不是這兒傳傳,就是那兒吹吹,時常造成大麵積的恐慌。美國學者孔飛力就曾經針對乾隆年間的一次有關剪辮的事件侃出了一本著作,將國內學界唬得一愣愣的。人們對丟辮子的擔心,最主要還是在巫術方麵,經人類學家證實,這種心理許多民族都有過:人體的毛發和指甲等東西隻要被巫師作了法,相應的人就會遭到禍殃,甚至在某些工程中使用了這些毛發之類的東西,也可以導致相應的人生病或者死亡。顯然,辛亥時老百姓對於剪辮的不情願也有這種巫術的恐慌在作怪。馮玉祥將軍回憶說,辛亥革命後,他手下那些來自農村的士兵被剪了辮子哭哭涕涕的且不說,而且十分鄭重地將被剪下來的辮子包好藏起來,那情形有點像太監閹割後,將割下來的命根子包好收起。其實,那些被當街強摁頭剪了辮子的人,如果沒有被嚇昏了頭,大多也是要將剪下來的辮子討回去的,在曆史記載中我已經發現了這一點。

    出來吃糧當兵的人,為了一碗當時看起來還算不壞的兵飯,不得不服從軍令而剪辮,不情願也沒有辦法,哭鬧一陣也就罷了。而對於革命黨並沒有賞飯的老百姓來說,無端強被摁頭掄剪刀,可就更難以接受了。事實上,革命黨人的剪辮政策還在革命進行當中就惹出了麻煩。據史料記載,蘇州宣布獨立後,一位新軍的排長帶兵在街頭強迫市民剪辮,結果遭市民群毆,警察在排解時顯然有所偏袒,於是第二天又來了更多的新軍將警察局搗毀。至於安徽首府安慶發生的亂子就更大,擁護前清巡撫朱家寶的人利用革命黨人強迫剪辮惹起的民憤,煽動市民鬧事,一呼百應,成群的市民湧上街頭,看見穿西裝無辮子的人就是一通拳腳,並以反對剪辮為名逼革命黨人的都督王天培走人。結果還真的將王給擠走了,最後不得不由另一個革命黨人李烈鈞從江西帶兵入皖才將局麵挽回。

    實際上,這些事件是一個信號,一種警示,它們預示著革命黨人在與民眾的關係上已經有些麻煩了,隻是自我感覺不錯的革命黨人並沒有覺察。自然,對老百姓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吃飯,他們對清朝的嫌惡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吃飯問題已經出現了麻煩。當清朝政府垮台的時候,一些農民曾經想當然地認為,皇帝沒有了租米也可以不交了。更有些人還無師自通地組織了“農局”,借來革命黨的口號打出“自由擇君”、“自由擇善”的旗幟,抗租抗稅,滿以為這種與黨人相呼應的新名詞能換來新政權的認可。然而,掌權的革命黨對他們的呼應卻是派來了軍隊,將這些癡心妄想的農民淹沒在血泊裏。革命後的苛捐雜稅不僅沒有減少,有些地區反而因軍費的緣故有所增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