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大國

第25章 大國之史:黑箱操作? (3)(1/4)

    盡管破壞不那麽大,但革命畢竟是一場中國人學習西方的激烈變革。革命後,中國的國門上的招牌變了,從一個君主專製的政體,變成了最先進的美國體製,接任孫中山做臨時大總統的袁世凱,也被譽為中國第一華盛頓,世界第二華盛頓。但是,革命後的現實告訴我們,這樣的製度,落到實處,的確大有困難。就整體而言,雖然沿海開放口岸城市的紳商歡迎革命,而內地農村的士紳滿懷疑慮,但漢人的官僚在革命進行中,卻罕有為清朝殉節的。懷念清朝的遺老遺少,都是在革命後民國製度運行之後產生的。民國來了之後,很多人才覺得前朝其實更好一點,換句話說,民國不怎麽樣。

    民國辦不好,在很大程度上是沒有生成一種新的秩序。然而,新秩序的產生,有賴於現存秩序的穩定。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機的粗暴幹涉,亂中添亂,袁世凱和他的謀士,錯判形勢,貿然稱帝,袁世凱這個唯一的強人垮台,秩序的穩定,自然無從談起。革命帶來了民主共和製度,但這個製度在中國卻落不了地,落不了地的製度,卻沒法修正,中國回不到更合適的君主立憲體製那裏去,因為在上層信奉的進化論曆史觀裏,製度的演進,是進化的必然,已經進化到先進的製度,任何“退步”,都是開曆史的倒車。

    辛亥革命,是一場沒有準備好的大變革。這場變革,卻給中國帶來了深刻的變化。革命成功後不久,上海的報紙不無戲謔地羅列了革命前後的變化:“共和政體成,專製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新內閣成,舊內閣滅,新官製成,舊官製滅,新教育成,舊教育滅,槍炮興,弓矢滅,新禮服興,翎頂禮服滅,剪發興,辮子滅,盤上髻興,墮馬髻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陽曆興,陰曆滅,鞠躬禮興,拜跪禮滅,卡片興,大名刺滅,馬路興,城垣欄柵滅,律師興,訟師滅,槍斃興,斬絞滅,舞台名詞興,茶園名詞滅,旅館名詞興,客棧名詞滅。”其實,新教育,槍炮,律師,馬路這樣的東西,並不是民國才興的,而除了製度變化,其他的變化,都是皮相的,甚至並沒有真的變過來,至少在民國初年是如此。連革命黨人大力推動,強力執行的剪辮子和放足,在鄉村世界也成果甚微。放足和禁纏(禁止纏足)成效最差,直到國民黨統治時期,好些地方的婦女依然纏足。剪辮稍好,但堅持不剪的人,也所在多有。民國成立,原本戴在外國人頭上的大禮帽,的確扣在了中國官員的腦袋上,而且他們的手上,也多了根“文明棍”(手杖),但是,民國之後,長袍馬褂依然如舊一樣,瓜皮帽也沒有退出曆史舞台,依舊為士紳的常服。為孫中山倡導的中山裝,即使在國民黨統治時期,也隻是軍政人員在官方場合的服裝,回家之後,很多人還是袍褂當家。

    辛亥革命真正給中國帶來的變化,既不是風俗的變化,西化的習染,也不是新事物的出現,零星的現代化,甚至也不是製度的革命。如果沒有革命,清朝如果能正常立憲的話,代議製民主早晚都會來,西方的法律、政治製度,總會進來,隻是技術上到底學誰的問題,而沒有不學的道理。在我看來,辛亥革命帶給中國和中國人的,其實是製度的困擾和變化的焦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