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寵愛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

正文 第31章 育兒篇(7)(2/4)

    媽媽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隻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媽媽有一種預感:兒子被清華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給兒子說過,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學校。

    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

    學校邀請兒子回校演講。兒子也邀請媽媽一起去。在台上他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隻有你能欣賞我……”這時,坐在台下的媽媽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撒落。

    人人都需要讚美,都希望被認可,孩子尤其如此。作為父母,隨時隨地都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最終你會發現,孩子其實很棒,說不定哪天就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學習的革命》中有這樣兩句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

    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孩子,家長應努力做到“三要三不要”。

    一是要用全麵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要隻是盯著某一個方麵。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外,孩子的性格、文明禮貌、勞動表現、交往情況、文體才能、興趣愛好、動手能力、衛生習慣等等,都是評價孩子的因素。這樣,就不難找到表揚孩子的內容。

    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要一成不變看孩子。要善於拿孩子的今天比昨天、比前天,而不是跟別的孩子比。比如某次作業或者考試有進步,某天表現得較好,某次顯得大方,某次想出了新點子……都應及時肯定,也許這些細微的優點便會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三是要用辨證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要一棍子打死。要具體事情具體分析,盡可能從多個角度去了解分析。比如說孩子的某次作業沒做好,錯誤較多,應該看看哪些題錯了,出現錯誤的原因是因為不認真,還是根本不懂,或者是孩子抄錯了題。這樣,即便是批評,孩子也服氣。

    七、放開手,讓孩子自由成長

    爸爸喜歡釣魚,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爸爸去釣魚。孩子喜歡玩爸爸釣上來的各種魚,慢慢地對魚產生了興趣,向爸爸提了很多問題。時間長了,爸爸已經回答不上孩子的提問了,所以幹脆買了一些書,一有空就跟孩子一起學習有關魚的知識。就這樣,孩子逐漸掌握了很多關於魚的知識,周圍的人們也經常問他一些有關魚的問題:“喂,魚博士,告訴我這是怎麽回事?”這樣一來,孩子更加喜歡學習魚類知識了。

    為了刺激孩子的學習熱情,爸爸又送給他的孩子一套高中生物書,當時還是小學生的孩子居然順利地讀完了其他同齡人想都不敢想的書。小小的他自然而然地想著將來要當魚類專家,後來他果然順利地考上了水產大學。

    從上麵這則故事我們發現,爸爸並不是一味束縛孩子,而是給他提供一個可以自由發展的環境,鼓勵孩子朝著他喜歡的方向努力。孩子本來就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即便在年幼時他沒有太多自主的能力,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對世界的探索,當孩子去嚐試某些有意義的新鮮事物時,家長要做好的就是鼓勵和保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