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寵愛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

正文 第29章 育兒篇(5)(2/4)

    努力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微笑和鼓勵帶進課堂,教師對學生抱有的期望,通過態度、表情、行為等方式,用微笑的表情,富有鼓動性的“好”、“對”、“不要著急”、“有進步”、“你真了不起”……等激勵性評語,將期望傳遞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勵從而更加相信教師,給予教師以積極主動的反饋,以最佳的主體精神參與學習,特別是學生能消除厭學、畏懼心理,輕鬆、愉快地參與教學活動。

    學校要掌握厭學學生的心理動態,要根據不同學生,進行個別教育,幫助他們認清厭學的危害性,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麵全麵發展。

    此外,當前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而湧現出來的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的遊戲廳、娛樂城、台球室等遊藝場所,對小學生中部分意誌薄弱者有一定吸引力,這部分學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電子遊戲機的對戰中,上課不聽講,放學不回家,作業不完成。忘掉了學習,忘掉了老師的教誨,忘掉了家長的囑托,逐漸產生對學習的厭倦,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

    通過調查,我們已經知道,在小學生中,有一部分因社會、家庭、生理等各種原因,存在著某種心理障礙,對此,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力做好這一方麵的工作。也就是說我們要重視小學生的心理指導,要使我們每一個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個工作環節中都重視這項工作。同時要使每個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導必須具備:真誠、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托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通過各種切實有效的方法方式,認真細致的做好這項工作。

    針對每個孩子不用的厭學原因,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矯正。

    對策1:要以真摯的感情,誠懇的態度和同學相處。

    和小學生相處,首先要取得他們對你的信任。這樣,他們就會把自己內心世界的活動如實反映出來,也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他們,使他們覺得我們是他們真正值得信賴的朋友,我們才能接近他們,因勢利導,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消除他們的戒備心理,因此,我們和他們相處,決不能虛情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導將無從下手。

    對策2:要換位思考,要從不同的視角,和同學交換對問題的看法。

    心理有障礙的小學生,其對問題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別人不一樣。

    理解他們,是能否和他們進行交流的關鍵。

    對策3:除了真誠、理解以外,還要注意對每個同學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

    對策4:做心理指導工作,要適當地運用一些必要的方法。

    如:專題性活動;課外合作遊戲;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疏導學生從沉悶的氣氛中釋放出來;注意用非語言的方式給學生一定的時空;注意觀察,可以采用反饋技術,重複一些師生言行,引導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消除學生的下意識自我防護意識等。同時,也要注意教師(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質對學生的感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