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寵愛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

正文 第25章 育兒篇(1)(2/4)

    根據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大腦在兒童出生後5~10個月時發育最快,到第二年末,就基本上完成了它的生長過程。成人的腦細胞大約有140億個左右,其中70%~80%是3周歲以前形成的,5歲兒童的腦量就已達成年人的90%。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如果把他本人17歲達到的智力水平算作100%,那麽4歲時就達到50%,4~8歲時又增加30%,8~17歲又獲得20%。因此,5歲以前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關鍵期”,是兒童早期智力教育的最佳時期。因此,為了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兒童的潛能,有關專家認為,做父母的應在兒童出生幾個月時便充分開發兒童的智力。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教育的基礎主要是在5歲以前奠定的,它占整個教育過程的90%。教育專家把兒童智能發育劃分為八個敏感期(即關鍵期):

    1.語言敏感期(0~6歲)。這段時間內,父母應經常和孩子說話、講故事,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可以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基礎。

    2.秩序敏感期(2~4歲)。成人需要為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來幫助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兒童經常感受有序的環境,幫助他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

    3.感官敏感期(0~6歲)。孩子從出生起,就會借著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3~6歲孩子能具體地透過感官分析、判斷環境中的事物。家長可以在生活中更多地引導孩子運用五官,感受周圍事物。尤其當孩子充滿探索欲望時,隻要是不具有危險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時,應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

    4.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1.5~4歲)。大人們常常由於忙碌而忽略周圍環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卻經常能夠捕捉到其中的奧秘。因此,當孩子對花瓣上的小昆蟲和衣服上的細小圖案產生興趣或者對一些大人們看來無關緊要的細節提出問題的時候,正是培養孩子具有細心習性的好時機。

    5.動作敏感期(0~6歲)。孩子是活潑好動的,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並幫助左、右腦均衡開發。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小肌肉的練習方麵更應該加強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的訓練,這樣不僅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