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寵愛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

正文 第2章 自我篇(1)(1/4)

    關愛身體健康

    一、告別失眠

    失眠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生理現象,不是什麽大事,但若長期失眠就會造成精神萎靡不振,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其實,很多時候,失眠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我們可以用心理調節的方法來改善睡眠。

    越怕失眠越失眠

    典型症狀:人到中年,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一到了晚上就怕自己睡不著覺,但是越是擔心失眠越是難以入睡,人也變得很焦慮。

    這是常見的“失眠期待性焦慮”,通常表現為晚上一上床,就開始擔心自己睡不著,逼迫自己盡快入睡,結果適得其反。越怕失眠腦細胞就越興奮,就越難入睡。

    建議有這種失眠症狀的患者,平時應保持良好的睡眠規律,放鬆心情,入睡之前想一些當天發生過的愉快的事情,就能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夢鄉。

    多夢不等於失眠

    典型症狀:每晚睡覺都會做夢,白天總感覺頭昏沉沉的,多夢是不是也屬於失眠?

    不少自稱失眠的人認為自己睡眠不佳是由於多夢造成的,這種想法使人產生焦慮、擔心情緒。擔心入睡後會做夢的心理,會導致入睡很淺,影響睡眠質量。其實,做夢不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而且是大腦的一種工作方式,有助於記憶、過濾無用信息,保證正常的效能。夢本身對人體並無害處,有害的是“認為做夢有害”的心理,這種心理造成心理負擔。

    自責心理阻礙睡眠

    典型症狀:有些人在白天的工作中受到挫折後心情不佳,導致一整天情緒低落,晚上難以入眠。

    這類人由於一次過失就會感到內疚自責,在腦子裏反複重演過失事件,並懊悔不已。尤其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自責、懊悔之情越發嚴重,大腦細胞長時間處於幻想與興奮狀態,自然就無法入睡。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情,可以這樣想,事情已經過去,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就好,再多的懊悔也於事無補,還可以聽一些節奏舒緩的音樂來放鬆心情。

    手足無措睡不好

    典型症狀:遇到突發事件後,經常手足無措,即使是一件小事也理不清頭緒,不知道該怎麽處理,晚上睡覺的時候也經常想來想去,導致睡眠質量不佳。

    有的人在遭到突發事件刺激後,不能做出正確反應,而是感到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晚上睡覺時也是左思右想,始終處於進退兩難、焦慮無助的狀態。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首先應該讓自己平靜下來,在睡覺之前盡量轉移自己的思緒。

    失眠症的放鬆訓練

    為催眠設計的放鬆訓練簡單易學:仰臥,雙眼微合,將注意力集中在雙手或雙腳上,全身放鬆,用手或腳的沉重感來體驗肌肉的鬆弛程度,同時進行緩慢的深呼吸。練習時,一旦出現與放鬆無關的思想,應立即停止,把注意力引回到手腳沉重感的體驗上。一般能在練習中安然入睡。

    二、冠心病和A型性格

    美國心髒病學專家弗裏德曼和羅森曼在研究心髒病與性格的關係時,把人的性格分為A型和 B.兩組。此外,兩位專家對兩組性格的人經過4年半、6年半和8年半的對照隨訪觀察統計發現:A型性格組冠心病發病率和猝死率比B.性格組分別高1.7倍和4.5倍。還有很多報道,都說明A型性格的人比B.性格的人易患冠心病。

    那你是屬於A型性格還B.性格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