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記得我傾國傾城

正文 第19章 花若離枝·長歌 (3)(1/4)

    陸小曼在《哭摩》裏寫,從此我再不信有天道,有人心,我恨這世界,我恨天,恨地,我一切都恨,我恨他們為什麽搶了我的你去。

    剛烈如李香君,必然也有這樣不說的恨,若侯方域也有同樣的恨,還可以讓九泉下的香君瞑目,以慰紅顏。

    這是我認定的結局,認同的佳話。

    民間總是極力地把香君的故事變得豐滿,不惜用一個又一個的傳說來掩蓋平淡而傷感的真相,關於他們最終的結局,還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在流傳。

    一種是李香君和侯方域終於在蘇州相遇,一對顛沛流離嚐遍人情冷暖備受相思煎熬和命運捉弄的有情人,卻被一個老頭當頭棒喝,兩人看破紅塵,各自出家,一個在北山之北,一個在南山之南。

    這也是孔尚任《桃花扇》裏的結局。

    這個調太激昂,弦易斷,它隻是一種平和圓滿的願望,是旁觀者對塵世的寄托,倚曲相和,她是紅塵的音符,不會空懸壁上。

    還有一個結局,李香君和侯方域團圓,後來侯方域變節南下,香君被趕出侯府,心碎而孤寂地死去。

    無限悲涼,把美好全部毀滅,是徹底的悲劇。

    卻仍然不像香君。

    不過順治八年,侯方域參加了鄉試,堂堂的複社四公子之一,居然耐不住寂寞欲謀清代的官職,在當時來說,的確是“變節”之舉。

    明亡後陳貞慧隱居不出,冒辟疆放意林泉,方以智出家為僧,還有楊龍友抗清殉國,陳子龍自沉明誌,與他們相比,侯方域無顏並提。

    若香君尚在人間,在他身邊,一定會苦勸他對明朝守忠,自不會坐看他尋仕,若勸不成,或生離或死別,總之,必不會再與他共枕席,更不會被動地被人趕出來。

    陳清遠,號渠仙,他畫中的李香君,沒有任何背景襯托,他替她舍去了秦淮河上的煙波畫舫,舍棄了媚香樓上的壯烈淒慘,還舍棄了奄奄一息時的茫然悲涼,李香君落在他的筆端,頓時脫離了世間炎涼,那些沉重的風霜與她無關,她隻是清新脫俗的小女子模樣,沉吟於書卷上的詞句,窗外處處溫良,她眉目間一派安詳,映襯著時光都緩緩,一寸一寸不忍移開。

    香君這個香扇墜,竟是係在大明朝江山上的,血染的桃花扇,也成了坊間開不敗的淒豔,香君去世後,桃花扇也失去了蹤跡,尋常猜測是被香君帶到了墓裏,這一含情含誌的信物,她是不舍得丟下的。

    於是清冷冷的香君墓開始不安,多次遭受劫難,隻是徹底挖掘,也沒找到桃花扇。

    民國初年,收藏家張伯駒見過這把桃花扇,也隻是見過而已,後來的下落依然成謎。

    不知道此番,它暖在誰的掌心。

    苦尋那把桃花扇做收藏,遠不如,有一個肯為你畫桃花扇的人。

    人間亦有癡如我 豈獨傷心是小青

    有那麽一段時間,我喜歡在畫冊裏找顧洛的畫來看,皆因為他生平作畫未嚐重稿,也未授一徒,真是倔強也孤傲,有這樣擔當的勇氣,有這份從容不羈的暢意,像人生要走的路,絕沒有重來的機會,平仄的雪落雨滴,濃淡的樹影花陰,也都沒有彩排的可能,匆匆開了場,此後全是隨性天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