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說曆史

白折騰了魯迅

今年各地中學語文課本大換血,好些過去幾代人都耳熟能詳的課文被踢了出來,其中魯迅的文章最多,因此被網友戲稱為“魯迅大撤退”。盡管魯迅是作家中生前就大名鼎鼎的人物,但他也絕對想不到,他和他的作品居然會得到如此的尊崇。“文革”期間,別的文學作品都被禁掉了,唯有魯迅還能存活。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學語文課本,魯迅文章的數量最多。隻是“文革”中選篇目,戰鬥性更強,多是什麽“費厄潑賴應該緩行”、“痛打落水狗”之類。 中國的語文教學,一直都像政治課,或者說,政治課比語文課多一點術語,而語文課比政治課多一點修辭,這兩門課,其實差距不太大。有一個階段,不僅語文課講政治,連數理化也講政治,課文和習題充滿了滅資興無、階級鬥爭、貧下中農這樣的字眼。那年月的政治掛帥,結果把所有的兵都掛成了帥。其實,即使在今天,我們的語文課依然很講政治,隻是,我們有點受不了魯迅的尖刻諷刺,不再喜歡阿Q式的國民性批判,也收起了拳打鎮關西的血腥,但仍然要宣傳我們的航天飛行,我們的收回香港。總之,文章的意義,特別是政治意義,還是要講究的。 我一直認為,魯迅是現代中國最優秀的作家,但跟他同時的優秀作家卻不隻他一位,讓他一枝獨秀,或者按魯郭茅巴老曹的順序來選文章,都是政治的因素在起作用。沈從文差嗎?徐誌摩差嗎?戴望舒差嗎?張天翼差嗎?在我看來,他們都不差。語文課本,如果真的想教學生語文的話,首先應該考慮文章之美,要選真正的美文,至於意義,隻要符合人類通行的道德,具有正麵價值就可以,不一定非得跟政治有關,尤其不能跟現實政治有那麽密切的聯係。文章是千古之事、不朽之事,自古皆然。語文教學,無非是讓學生意識到本民族文字修辭之美、韻律之美、結構之美、意境之美。通過對美文的研習和閱讀,讓自己變得有點文化修養、文學修養、美學修養,能夠熟練地掌握本民族的語言文字,聽、說、讀、寫。最關鍵的,是寫,寫一手讓中國人看了熨帖的文字。 然而,這麽多年以來,我們的語文教育,培養出最多的成果,是兩種:一是漂亮華麗的政治八股,一是幹巴惡心的政治八股。成千上萬的學生,從小學開始,幾萬課時學下來,能把本土語言學成這樣,也算是一個奇跡。 因為政治的原因,魯迅被捧上了神壇,也被請進了課本,又因為同樣的原因,魯迅跌下了神壇,又被從課本裏踢了出來,折騰進去,折騰出來。進去出來都不關魯迅的事,也不關語文的事。多少年過去,我們的語文教學,還是期望通過語文課,給學生灌輸更多的意義,給學生很多的教訓,教他們要這樣,要那樣,有道德,有政治。翻來覆去,就是不教學生學會自己的語文。語文課上,那點可憐的語文知識和閱讀寫作,永遠都是邊角料。語文,這個從來排在各科的老大,其實,真實的地位,永遠都是政治的婢女,一個上不了台麵的小丫鬟。 魯迅,又被白折騰了一回。 《五光十色說曆史》為張鳴教授近來撰寫的短篇文章結集。在這裏,作者放下專業研究姿態,以平常人的眼光把玩曆史和生活:新軍腦後的辮子,小站練兵的風波,會過日子的西太後,麵子的變遷,饑不擇食談讀書,消失的邊陲古城……書稿談自我、談民國、談麵子、談現實、談旅遊,放下架子,文筆生動,行文流暢,誠為普通人寫的好玩文章。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