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說曆史

中國的大學還有救嗎(1/2)

    當下的中國,左右分歧嚴重,如果說兩派還有共識的話,那就是都認為大學出了問題。所謂的錢學森之問,實際上是很多人的同問。不過,問歸問,質疑歸質疑,大學的墮落,依然故我,而且滑落得非常之快。如果說過去我還感覺大學像衙門的話,現在的大學,已經比衙門還要衙門了。好幾次記者問我,中國大學和中國足球,哪個更有希望?我都回答說,中國足球。

    當然,這樣的回答,多少有氣話的成分。中國的大學之所以走到今天這步田地,其實跟中國足球相似,原因是官僚機構導致的產業化,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集團,大學實際上變成一個教育利益集團牟利的祭壇。隻有行政化,才能保障集團的利益最大化,隻有壟斷經營,才能使如此行政化的大學維持下去。所以,無論外界怎樣批評,人家都是笑罵由你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中國大學唯一的出路,就是開放。當年民國大學之所以有辦得好的,關鍵在於當年的大學格局是三足鼎立——國立、民辦和教會大學同時存在。國立的北大、清華不錯,民辦的南開和廈門大學也不錯。至於教會的大學,但凡能叫出名字的,幾乎個個都是好大學。北方的燕京、輔仁大學、協和醫學院,長江流域的金陵、聖約翰、之江、華中大學,廣東的嶺南大學,在中國的大學史上,有哪一個不是聲名顯赫呢?教會大學,最初雖然有過濃的教會色彩,但經過五四運動之後,這樣的色彩逐漸淡化,後來實際上已經完成了世俗化的變革,跟國立和民辦大學麵目相近了。

    人們都知道,中國的大學,不是中國的國粹,而是引進的產物。雖說京師大學堂開辦較早,但真正開始在中國開設大學課程的,還是外國人。中國人辦大學,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既有走出去的學習,也有在家門口的學習。教會大學的競爭,至關重要。大學自治、學術自由和教授治校,是國外大學多少年積累的經驗,也是大學要想辦好所必須遵守的規矩。人家按這個規矩辦了,而且辦好了。你再辦,如果不按這個規矩辦,就辦不好,甚至按這個規矩辦,不下比別人更大的工夫,都比不過人家。辦不好,那你的生源就不好,甚至沒有了。民國期間,也不是沒有權力機構想滲入大學,也不是沒有民辦大學出現牟利化傾向。但是,在競爭中,這些跡象都成不了氣候。民國也有大量的野雞大學,專門給那些需要“文憑”的人準備的,但是,這樣的大學沒有人在意,等於不存在。辦大學的人,不管你是誰,隻要想辦好大學,就隻能按規矩來。那一時期軍閥辦的大學,比如張學良辦的東北大學、唐繼堯辦的東陸大學(雲南大學)、曹錕辦的河北大學,之所以還差強人意,就是因為他們大體上都能按規矩來,不把自己的意誌強加於大學。

    雖然說民國的大學傳統早已不複存在,但是現在辦大學,本質上還是得跟先進國家接軌。如果根本不打算接軌,隻強調自己的特色,我們現在就該辦舊式的書院,不需要辦什麽大學。所有的學科分類,還是按我們的老一套,經史子集,而不是今天的什麽理學、工學和法學,大學生也不該學外語的。當然,大學的研究論文,也更不該追求SCI數量。像現在這樣,跟人家半接軌,而且不守規矩,實際上更可怕。講學術,不講求學術自由;追求SCI論文,不講求論文的影響因子;辦大學,大學卻像機關。這樣的大學,無論大樓蓋了多少,設備進了多少,總歸用處不大,號稱已經是普通教育的大學,連國家產業升級的技術人才都提供不了。所以說,要想大學有用,還是得接軌,像深圳南方科技大學那樣,老老實實比著香港科技大學來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