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說曆史

台北的大門檻不設崗(1/2)

    住在台北的中心區,最大的好處是,不經意間,就可以看到許多政府機構。台北的政府機構的建築,都是日據和國民黨威權時代留下來的,幾乎個個高大、雄偉、寬敞,跟大陸沒多少區別。但除了建築之外,以一個大陸人的眼光,所有的官衙似乎都不怎麽像政府。原因很簡單,大門檻外,沒有戒備森嚴的警衛,缺了站崗的兵。威還在,但武沒了。好容易才在房子的角落裏,找到一個警察,這個警察還經常溜號,就連他們的“總統府”也不例外。每個大門檻,隨便都可以進去,沒人管你。“總統府”限製多一點,周一到周五,上午9點到11點開放參觀。這些政府機構,“總統府”帶頭,都在為台灣的旅遊默默作著貢獻,好些大陸來的遊客,都要求進大門檻看看。但是如果沒有跟團走,單個的旅客也許會錯過——旺報的社長跟我講,有陸客投書,說是到了台北市政府門口,硬是找不到,因為人家沒有站崗的。我們這些大陸人,平日裏見慣了高大威猛的政府大樓、廣場,見慣了戒備森嚴的門衛,聽慣了門衛厲聲的嗬斥,一旦見了沒有門崗的政府大門檻,還真就不習慣。其實,這個世界上好些國家的政府機構,都是這個樣子,別的地方,有的連高大的房子都沒有,寒酸得緊。

    有衛兵的大門檻也不是沒有,台北至少有兩處,一是國父紀念館,一是中正紀念堂。兩個地方,都有一座坐姿相似的銅像,一為孫中山,一為蔣介石。兩座像前,各站立一持槍的兵,一動不動,妻還以為是蠟像。過了不多久,到換崗時分,蠟像居然動了起來,雖然動得跟機器人相似,但可以看出,他們是有血有肉的真人。實際上,這兩處的崗兵,實際上都是禮兵,不是站崗,而是在表演一種禮儀,每天例行的換崗儀式,跟英國白金漢宮和美國阿靈頓公墓一樣,無非是吸引遊客的雜耍。一邊換崗,一邊玩玩花槍,讓人看了好玩。在這裏,我注意到兩岸的禮兵,禮服正在趨同,但戴鋼盔的方式卻大不一樣,我們這邊鋼盔是正扣在腦袋上,前麵微微上翹,而他們這邊則反之,前麵的帽簷兒壓得很低。據說,不但禮兵,連正式的軍人,台灣這邊戴鋼盔,也是這般,而我們則相反。懂軍事的人告訴我,壓低帽簷,衝鋒時可以減少傷亡,但的確不怎麽好看。看來,即使禮兵,這邊也不肯將就一下美觀。不知是因為被共軍打怕了呢,還是人家一切從實戰出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