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說曆史

黑翰林李鴻章(1/2)

    有清一朝,入翰林是文人的夢。但翰林也有黑紅兩分,一等的紅翰林是被選入陪皇帝讀書的,掛南書房行走的頭銜,在皇帝身邊走動。二等的有機會外放學差和考差,即做一省的學政或者鄉試主考、副主考。在皇帝身邊,等於皇帝的秘書,好處不言而喻,升遷快自不用說,隻要別梗著脖子做強眼子,一輩子無災無害做到公卿沒有問題。做一任學政,哪怕自己僅僅是七品芝麻官,但到了省裏就是欽差,一省的督撫都得親自來迎接的。做哪省的學政,哪省那幾年的學子就都是你的學生,秀才考試,最後一關,關鍵的一關,就是學政主持的院試,裏麵總會有幾個出息的,以後就是自己仕途上的資源。至於主考、副主考,就不用說,取中的舉人,都得叫你座師,屬於正經八百的“親老師”,一輩子不能違抗的。以後不管自己混得怎樣,隻消學生裏有混得好的,就一定衣食無憂。當然,更關鍵的是,如果出任考差多了,就會有一大堆徒子門生,這樣的官場關係,牢不可破。反過來,沒有機會上行走,外放學差和考差的翰林,就是黑翰林。如果年複一年地黑下去,別看外人看了風光,一個七品芝麻官,在京城這樣硬挺,一家人吃飯都成問題。

    李鴻章一輩子出將入相,封官拜爵,位極人臣。但是,正像曾國藩的遺憾是三甲進士一樣,他的遺憾,是一輩子沒有當過學差和考差。也就是說,盡管他老人家名滿天下,卻連一個正經八百的門生也沒有。李鴻章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進士,點翰林,三年散館,轉正為翰林編修,然後再三年,1853年,就跟上工部侍郎呂賢基去安徽辦團練。從此以後,卷入鎮壓太平天國這個偌大的機會裏,翻雲覆雨,跟頭把勢,不到十年,就成了排在頭幾位的中興名臣。到了這步田地,再想放學差不可能了,放考差,理論上還有機會,但是,這個朝廷需要他的地方太多,說起來都是不怎麽“清”的“濁事”,不是辦洋務,就是辦外交,他老人家又勇於任事,不怕擔賣國的罪名。一路走來,總有清流在屁股後麵罵。當年,有關學校或者考試的事,屬於清要之職,不僅學問要好,道德上還得沒人挑什麽。所以,就是考慮輿論,或者他的“清譽”,朝廷也不會給他取士這樣“清雅”的差事。進士考試的主考、副主考沒他的份兒,鄉試也沒份兒。實際上,李鴻章擔任這樣職務的機會,隻有做翰林編修的三年,這三年沒戲,以後也就真沒戲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