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說曆史

黑翰林李鴻章(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不過,遺憾總歸是遺憾,李鴻章自己對此也相當在意。做總理衙門大臣的時候,同文館的學生年終考試,中文一場,學校請諸位大臣校閱。當時總理衙門大臣很多,別人就推了,但李鴻章樂意,樂意極了,把自己關起來三天不出門,親自定評,定出高低。同文館的學生,當年是全中國最差的學生,天天混日子,判這樣的卷子,真是委屈了翰林出身的李老中堂。但卷子畢竟是卷子,馬馬虎虎,李鴻章總算過了一回做考官的癮。

    還有一次,李鴻章不知從哪來聽了個謊信,說是那年的順天鄉試,已經內定了他和瞿鴻的正副主考。於是興衝衝跑去瞿鴻的寓所,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瞿鴻大談做主考的事兒,一說就是半天。結果,主考、副主考名單下來,兩個人都沒份兒。那年是1897年,屆時,李鴻章已經是74歲,皓然一老了。聽說能做主考,還是這樣的興奮。

    其實,以李鴻章的位置和權勢,單就利害論,他斷可以不用這樣在意這個考差之有無。在北洋多年,他實際上是朝中最有勢力的政治家,能調動的資源之多,無人能及。盡管沒有過學差和考差,但樂意做他門生、主動遞門生帖子者,如過江之鯽。真要是論門生,他的弟子門生遍天下,遍朝野,誰也比不了。況且,說穿了,即便有了考差,在考試過程中建立的師生關係,原本就有虛偽性。所謂座師、房師,又沒有教過學生半句文章,講過丁點學問,僅僅憑推薦和錄取,就變成了老師,這個老師,說到底,無非是給了考生功名的人。跟韓愈《師說》裏的傳道授業解惑,半點不沾。這樣的師生,其實就是一種官場上的關係網,基於利益的關係網,跟所謂的同年(同榜錄取者)、同鄉一樣,就是官場中人互相攀援勾結的一種工具。世情冷暖,人麵高低。這樣的關係,如果有資源,自然大家互相分享,你來我往;如果沒有資源,真的被發配到窮鄉僻壤,永無翻身之日,再乖的學生,再膩的同年,多半也沒了蹤影。

    李鴻章自出道以來,除了甲午之後短暫的時期,一直都是炙手可熱的大人物。所以,一直都不擔心沒人叫他老師。但是,沒有親手衡文閱卷,做上一回考官,依然是他的終身遺憾。畢竟,科舉對於那個時代的士大夫,有著意想不到的魅力。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