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說曆史

天子也得以食為天(1/2)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這話,在挨餓的時候,感觸最深,也最政治正確。小民會挨餓,經常挨餓,甚至餓殍滿地,這是我們的曆史,無可諱言的。小民不僅挨餓,最慘的時候,還有在別人挨餓時,被殺了醃成鹹肉當軍糧的曆史,被叫做“兩腳羊”。在人們的概念中,皇帝一般來說,跟挨餓搭不上邊。反倒有故事說,西晉第二個皇帝,在百姓餓得發昏之際,說沒有飯吃,何不食肉糜?不過,說過這昏話沒多久,當西晉的大亂繼續延燒,晉惠帝也跟著顛沛流離的時候,估計連他也饑一頓飽一頓了。就算他是弱智,也該明白“肉糜說”的荒唐了。再往前推,東漢末年,董卓亂後,倒黴的漢獻帝,有段時間隻能吃粥度日。自立為帝的袁術,臨死的時候要喝蜜水,從人告訴他,哪兒有蜜水,隻有血水!所以,人挨不挨餓,平時跟是什麽身份有關係,但到了倒黴的光景,任你是誰,都一樣,天子也不例外,老天都會讓他體會到以食為天的真理性的。

    晚清是個亂世。亂世人,命運無常。百姓如斯,皇帝、太後亦如斯。慈禧是晚清當家最久的當家人,名義上的太後,事實上的皇帝。道光雖然趕上了鴉片戰爭,但仗打完了大家假裝沒事,也就太平了,看上去離亡國還遠著呢。慈禧的夫君鹹豐,才是正經的亂世之君,屁股在龍椅上沒坐多久,就遍地烽火,裏麵燒,外麵也燒。一直燒到圓明園,燒得鹹豐躲到熱河。這時候慈禧據說幫過忙,不唯枕邊工夫,還幫著看奏折。然後,鹹豐一翹辮子,天下就是慈禧的了,此後兩個皇帝,都是擺設。等到她咽氣,清朝也該咽氣了。

    就是這樣一個當家人,在吃上也受過憋屈。第一次是隨鹹豐出逃到熱河。出逃得倉促,路上辛苦。皇帝不過以燒餅充饑,後妃們連燒餅也吃不上。到了熱河,趕上當時也不是例行木蘭秋獮的日子,行宮的儲備也不多。加上遍地烽火,到處打仗,遠方的貢品,一時半會兒也貢不上來。所以,宮裏頭吃食就有點緊張。嬪妃們,半個月之後,才能經皇帝特賞吃上肉。皇帝賞嬪妃的朱諭尚在檔案中能查到,可憐得很,特賞一桌菜,無非是“大碗茶二品,小碗菜二品,碟菜二品,大饅頭一碟十個,小菜四碟,老米飯,粉湯臥果,白煮羊肉”。倒黴的鹹豐,到了這般地步,也顧不得天子之尊了,這點今日一般人家的家常菜,還得勞神自己親自分配。這群因逃難嘴巴淡出鳥來,連白煮羊肉都得特批的嬪妃裏,就包括懿貴妃葉赫那拉氏(慈禧)。台灣史學家吳相湘推斷說,很可能因這飲食不周,慈禧嫉恨時兼任內務府大臣的肅順,聯合恭親王奕,發動了辛酉政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