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說曆史

從洋槍隊到八旗洋槍隊(1/2)

    早年學近代史的時候,我覺得洋槍隊是個壞東西,因為它是打太平軍的。不過,如果客觀地說,洋槍隊其實是中國軍事現代化的起點。當年的洋槍隊是歸李鴻章節製的,經常混在淮軍裏一起行動。洋槍隊在美國牛仔華爾手裏,沒有成什麽大氣候,擁有洋槍隊的淮軍,跟對頭李秀成打仗,占不到多少便宜,可是,到了英國軍官戈登執掌洋槍隊的時候,局麵變了,洋槍隊不僅裝備更好,人數更多,而且訓練更加有素,開花炮的使用,更加有效,洋槍隊會用儀器瞄準了,射擊技術更精良。這樣一來,即使人手一杆洋槍的太平軍李秀成部隊,也有點頂不住了。戰爭末期,雖然由於殺降問題,戈登跟李鴻章鬧翻了,後來洋槍隊也解散了,但聰明的李鴻章,把洋槍隊的裝備和大部分洋人官佐都留在了淮軍裏,官佐專做教練,訓練士兵。從此以後,淮軍不僅變成一色洋槍的裝備,而且與時俱進,時時更新,並最早實行了洋操,士兵列隊,立正稍息,向前看齊,齊步走,統統跟洋兵一樣,口令都是英語,跟現在的香港警察一樣,齊步走都得喊:left,right,left……

    隻是,沒了戈登的洋人官佐們,水平實在有限,雖然教會了中國士兵行列式,也教會了中國士兵使用洋槍洋炮,但基本的戰術卻是不教的,中國的軍官們,也不屑於學,用羅爾綱先生的話來說,就是練兵不練官。真的打起來的時候,裝備精良的淮軍,還是跟其他中國軍隊一樣,一窩蜂似的擁上去,既不知道掩護側翼,交替進攻,也不懂得火力掩護,延伸射擊。好在後來的淮軍的對手,大抵是像撚軍這樣的國內農民起義隊伍,裝備基本上是中世紀的,雙方對陣,隻要淮軍一陣洋槍洋炮轟擊,差不多就垮了,因此,洋操練出來的淮軍顯得很有優勢。這種狀況,在日後的幾十年裏,不能說一點改善沒有,但大體如舊。結果,甲午年碰到學西方學的更加到位的日本軍隊,就一塌糊塗了。

    不過,在甲午之前,會洋操、使洋槍的淮軍,還是很讓朝廷滿意,在同治九年(1870年),諭令各省督撫,學習淮軍,編練洋槍隊。一時間,凡是在華鬼混的外國散兵遊勇,都有了金飯碗,搖身一變,成了洋教官。各地駐防八旗,也有所動作。最早跟洋鬼子打交道的廣州駐防八旗,動作最快,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已經組成了一支有1200人的八旗洋槍隊,聘請洋人演練洋操,在操場上蹦英文單詞。

    隻是,習慣了養尊處優的旗人,不隻對洋操不感興趣,對洋槍也不感興趣,不僅洋操操練不起來,連洋槍也懶得拿。雖然這支洋槍隊後來又有所擴張,但擴進來的人,大抵隻對增加的糧餉更熱心,八旗洋槍隊連洋槍都懶得摸,平日洋槍都鎖在櫃子裏,不見天日。原本,在編練八旗洋槍隊的時候,就沒指望他們出征打仗,隻是讓他們當巡警,拿著洋槍,嚇唬嚇唬廣州城裏的流氓痞棍,製止一下這些人喝酒賭博之後的惡鬥。然而,等到槍發下去之後,發現這些八旗洋槍隊老爺,自己就是幹這種事的行家,加上連槍也不樂意扛,派出去,也至多拿著大刀長矛,因此,巡防,也不甚了了了。到了最後,甚至到了上級來點校的時候,這些八旗老爺也不露麵,臨時雇些人來替他們扛槍站隊,好在八旗老爺的風範,全國上下都一樣,上級即使看出名堂,也無可奈何。連朝廷早都不指望八旗打仗了,有事,全靠湘淮軍,湘淮軍不行了,就隻有簽約投降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