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說曆史

誰看誰,都像禽獸(1/2)

    庚子之亂,在義和團眼裏,洋人不是人,這不是什麽新聞。更早些的打教揭帖,一直稱洋人“半人半畜”、“羊眼猴麵”,把天主教稱為豬教。而義和團的揭帖,則斷定鬼子不是人,證據就是他們的眼睛都發藍。其實,不僅義和團,就是當家的滿族大人們,也沒把洋人當人看,成立神虎營,立名之意,就是神能降鬼,虎能吃羊。而把洋人使館聚集的東交民巷改名切羊雞鳴巷,也是為了克死洋鬼子。全然忘記了,所謂洋鬼子的概念,是他們奉送過去的。

    但是,差不多同一時期,作為對立麵的洋人,好些人似乎也沒把中國人當人。在他們看來,中國人應該是介於文明和開化之間的某種生物,比起歐洲人來,進化得不夠徹底,更接近於猿人。他們說,中國人生起氣來,像是“眼露凶光的狂怒的野獸,滿嘴泛起與瘋狗相仿的毒液”,簡直就像猿人。(姚斌:《拳民形象在美國》)義和團事件發生之後,各國的相關報道中,憤怒的“拳匪”漫畫,大體就是這樣的形象,隻是手裏多了一把揮舞的大刀。

    不幸的是,這樣的野蠻人形象,一直就是庚子之後西方對中國人的定位。即使同情中國人的美國傳教士,運用自己的影響力退還庚子賠款,但退還的款項也是用來讓中國人赴美接受教育。背後的潛台詞,依舊是中國人野蠻和蒙昧,需要西方來拯救。義和團運動期間,無疑是西方人的蒙難期,但是,恰是這個運動,給了在中國的西方人最大的自豪和自信,自身作為文明人的自豪和自信。

    其實,八國聯軍入侵而帶來的燒殺淫掠,無論如何都不文明,而且夠野蠻。眾多經曆事件的傳教士,盡管對“拳匪”恨得牙根癢癢,但依舊對聯軍的獸行嘖有煩言。一個記錄了使館從被圍到解困全過程的英國記者,不僅筆下有眾多的暴行,而且還記錄了他的豔遇,一個滿族貴族家族,為了自保,貢獻給了他一個家族的美女。但奇怪的是,八國聯軍的野蠻行徑,並沒有坐實洋人的非人形象,甚至都沒有影響洋人頭上的文明招牌。事件過後,中國人的野蠻,倒是落到了實處。中國的知識界和上流社會,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所做的事情,似乎都為了一個目標,爭取在外國人眼裏中國人的文明形象。也可以說,講文明,成為那個時期國人的主旋律。但凡有點事,當事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別讓洋人看笑話,說咱是義和團。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參加者都自覺地避免給人不文明的印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