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說曆史

“改造”魅影的再現(1/2)

    名酒五糧液的名頭很響,在同樣是酒鄉的貴州,人們居然不喝茅台而喝五糧液。但是,也許隻有資深的業內人士才知道,釀製五糧液的古老酒窖以及酒曲,都來自宜賓的古老酒廠,“尹長發升大曲燒房”。這個大曲燒房,據說已經有600年的曆史。除了“文革”那個特殊階段,五糧液酒廠(包括其前身國營宜賓二十四酒廠)一直在租用尹家的酒窖。但是,突然,尹家的後人被告知,他們祖傳的酒窖變成了國有資產,租金不再支付了,從前支付的,屬於國有資產的流失。“文革”期間對酒窖的侵奪合法,而“文革”後的改正,則需要再改正。

    要說清楚這場官司,也許要回溯到54年前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1949年奪取政權的中國共產黨人,原本計劃有一個相當長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期,至少維持發展50年,但是,在經過三年的政權穩固期之後,卻用一個疾風暴雨式的群眾運動,三年就把中國的民營資本連根拔掉,在1956年實現了跑步進入社會主義的宏願。當然,今天的人們明白,這場在正統黨史敘事中也承認是“過急過快”的運動,帶給中國的,並不是利好的消息。其實,在剛剛完成改造的那幾年裏,就在北京,政府官員們發現他們已經在品嚐改造的苦果,不得不吃烤糊了的全聚德烤鴨,食用切不成片的東來順涮羊肉。到了“文革”後期,這些著名的老字號飯店,居然貼出“嚴禁毆打顧客”的標語。

    服務的敗壞,傳統名牌的流失,也許還不是問題的最嚴峻的部分。我們知道,當時的改造,是以公私合營的方式進行的。沒有對資本家進行無條件地剝奪,這是中國共產黨人賴以自豪的事情,但是,這種群眾運動中實現的公私合營,實際上也是剝奪,不過是一種比較溫和的剝奪而已。原有的私人企業,被半強製地估產,然後以定息的方式支付。這樣在運動中簽訂的公私協議,盡管是資本家自願的,但在當時的情況下,誰又能不答應呢?這些年支付的定息,對於某些行將倒閉的企業,也許是福音,但是對那些蒸蒸日上的企業而言,卻是災難,定息完全不能抵消私企的損失。最關鍵的是,在支付定息之後,原來的企業主就再也沒有參與企業管理的份額,隻能回家待著了。中國現代產業近百年的發展,經過三代人的努力,好不容易產生了一大批現代企業家,就這樣被浪費閑置下來。等到中國人再次想到要發展民營資本,重新改革開放,這些人非死即老,絕大多數不可能再次出山了。我們的國民,隻能再一次從頭開始,培養自己的新一代企業家。

    宜賓尹家的產業,其實也就是在1949年之後,以一種特殊的形式,進入了國營酒業。正是這種租金微乎其微的名義上的租用方式,使得實際上已經不存在的尹家酒業,躲過了1956年的改造,給了今天五糧液酒窖官司尹家一方更多的理據,也部分構成了五糧液集團為什麽非要冒險否定宜賓市“文革”後的改正文件,非要一口吃下這些酒窖的原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