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清歌:宋詞三百首精選

§永遇樂 璧月初晴

餘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璧月[1]初晴,黛雲[2]遠淡,春事誰主。禁苑嬌寒[3],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4]。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5],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6]流離,風鬟[7]三五,能賦詞最苦。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釭[8]無寐,滿村社鼓。 注釋 [1]璧月:以圓形的玉比喻圓月。 [2]黛雲:青綠色像眉似的薄雲。 [3]嬌寒:嫩寒、微寒。 [4]前度遽如許:意為再來臨安時,局勢變化如此之快。 [5]宣和舊日:指宋徽宗宣和年間汴京的繁華盛況。 [6]緗帙:書卷。 [7]風鬟:頭發散亂的樣子。 [8]殘釭:殘燈。 簡析 此詞作於宋德祐三年(1278),是宋亡之後三年,詞人麵對國無寸土的情形,有感而發。上片前三句寫景,卻是抒情,尤其“春事誰主”,問得突兀卻是傷心人的感慨。隨後雖寫的是臨安氣候、華燈美麗,卻是在悲歎春易逝、國已亡。而上片最後一句,卻是以景喻實,說明臨安淪陷,人民疾苦,令人悲憤。下片展開回憶,對比亡國前後的繁華與憔悴,雖有滿腔悲憤卻又無可奈何,徒剩哀歎。全詞先景後情,以景寄情,描述亡國後的心中憤恨,卻已無力回天的無奈,令人無限回味。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