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清歌:宋詞三百首精選

§寶鼎現 紅妝春騎

紅妝春騎,踏月影、竿旗穿市[1]。望不盡樓台歌舞,習習香塵蓮步底。簫聲斷、約彩鸞[2]歸去,未怕金吾[3]嗬醉。甚輦路喧闐且止。聽得念奴[4]歌起。 父老猶記宣和事。抱銅仙、清淚如水。還轉盼沙河多麗。滉漾明光連邸第。簾影凍、散紅光成綺。月浸葡萄十裏[5]。看往來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撲碎。 腸斷竹馬兒童,空見說、三千樂指。等多時、春不歸來,到春時欲睡。又說向燈前擁髻。暗滴鮫珠[6]墜。便當日親見霓裳,天上人間夢裏。 注釋 [1]穿市:在街道上穿行。 [2]彩鸞:指出遊的美人。 [3]金吾:執金吾,古代在京城執行治安任務的軍人。 [4]念奴:本是唐天寶中名娼,此借喻美人。 [5]月浸葡萄十裏:月光瀉在十裏西湖上,現出葡萄般的深綠色。 [6]鮫珠:指眼淚。 簡析 大德元年(1297),宋亡近二十年後,詞人作此詞以寄托亡國哀思。上片寫北宋時元宵燈會的熱鬧場景,歌舞、美人、清歌宛若天上才有,那時的元宵節繁華熱鬧,以喻北宋富貴奢華,民生所向。中片則描寫南宋時代,用典故來抒發亡國之痛,南宋元宵節時雖無法和北宋相比,卻也有百年太平。下片則回歸現今,往事如煙江山已逝,連固有的前朝故事都已鮮有流傳,雖然季節依然輪回,元宵節依然來臨,但如今的元宵燈會,諸人隻能對孤燈回憶往事,淚眼婆娑。年輕人生不逢時,無緣窺元宵盛況;老人雖曾見盛世,卻已夢醒,餘留空恨。三片對比,體現了詞人悲涼的亡國之痛。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