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清歌:宋詞三百首精選

§疏影 苔枝綴玉

苔枝綴玉[1],有翠禽[2]小小,枝上同宿。客裏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3]。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4],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裏,飛近蛾綠[5]。莫似春風,不管盈盈[6],早與安排金屋[7]。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8]。等恁時[9]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10]。 注釋 [1]苔枝綴玉:苔枝,長有苔蘚的梅枝。綴玉,梅花像玉一般綴滿枝頭。 [2]翠禽:翠鳥。這裏借用了“羅浮之夢”典故。柳宗元《龍城錄》載,隋代趙師雄遊羅浮山,夜夢一女子芳香襲人,又有綠衣童子笑歌歡舞。醒後發現自己躺在梅樹下,樹上有翠鳥歡鳴。 [3]修竹:杜甫《佳人》詩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句。 [4]佩環月夜歸來:杜甫《詠懷古跡》詩:“環佩空歸月下魂。” [5]蛾綠:蛾,形容眉毛細長;綠,眉毛的青綠顏色。 [6]盈盈:儀態美好的樣子,這裏借指梅花。 [7]安排金屋:用漢武帝金屋藏嬌的典故。 [8]玉龍哀曲:玉龍,即玉笛;哀曲,指笛曲《梅花落》。 [9]恁(nèn)時:何時。 [10]小窗橫幅:指畫作。 簡析 這首詞集中描繪梅花清幽、孤傲的形象,寄托詞人對青春以及美好事物的憐愛之情。此詞筆法奇特,連續鋪排五個典故,用五位女性人物來比喻映襯梅花,從而把梅花人格化、性格化。“苔枝綴玉”三句,講隋趙師雄在羅浮山遇仙女的神話;“客裏”三句是杜甫筆下的佳人——“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穀。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這正是詞人理想中的藝術形象,薑夔用來比喻梅花以顯示它的品性高潔絕俗;“昭君”至上片結句把王昭君哀怨身世賦予梅花;換頭三句用的是壽陽公主的典故,一股活潑鬆快的情調使全詞的氣氛得到了一點調劑;最後一個典故是漢武帝“金屋藏嬌”事,但徒有惜花之心而無護花之力,梅花終於又一次凋零了。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