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清歌:宋詞三百首精選

§水龍吟 楚天千裏清秋

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裏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1]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2]。落日樓頭,斷聲鴻裏,江南遊子。把吳鉤[3]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鱠[4],盡西風、季鷹[5]歸未。求田問舍[6],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7],樹猶如此[8]。倩何人喚取,盈盈翠袖[9],揾[10]英雄淚。 注釋 [1]遙岑:遠山。 [2]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狀的發髻,這裏比喻高矮和形狀各不相同的山嶺。 [3]吳鉤:唐李賀《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吳鉤,古代吳地製造的一種寶刀。 [4]鱸魚堪膾:《世說新語·識鑒篇》記載:張翰在洛陽做官,在秋季西風起時,想到家鄉蓴菜羹和鱸魚膾的美味,便立即辭官回鄉。後來的文人將思念家鄉、棄官歸隱稱為蓴鱸之思。 [5]季鷹:張翰,字季鷹。 [6]求田問舍:《三國誌·魏書·陳登傳》載,許汜曾向劉備抱怨陳登看不起他,“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劉備批評許汜在國家危難之際隻知置地買房,“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 [7]憂愁風雨:風雨,比喻飄搖的國勢。化用蘇軾《滿庭芳》詞:“百年裏,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 [8]樹猶如此:用西晉桓溫典。《世說新語·言語》:“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此處借抒發自己不能抗擊敵人、收複失地,虛度時光的感慨。 [9]翠袖:代指女子。 [10]揾(wèn):擦拭。 簡析 此詞寫於辛棄疾三十歲在今南京任通判時。辛棄疾從二十三歲南歸,到二十六歲提出抗金策略,未被采納,一直不受重視,南歸多年後卻依然投閑置散,任一介小官,一次登建康賞心亭,登高遠望百感交集,遂做此詞。其詞縱橫豪邁,起句突兀,立意遼遠。上片寫景抒情,下片直接言誌。上片,登高望遠,觸景生情,由水寫到山,由遠寫到近,層層推進,抒發自身壯誌難酬的憤懣。下片,用三個典故對四個曆史人物褒貶,表明自身抱負和堅定的人生信念。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