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何渡

第二百八十七 皎然滿梢樹(2/3)

    

    而馬鈞所作之翻車,則無疑是用於農業排灌的龍骨水車。其結構精巧,“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可連續不斷地提水,效率比其他提水工具高得多,並且運轉輕快省力,兒童都可操作。

    

    所以馬鈞應是龍骨水車的發明者,至少可以他是繼畢嵐之後,對翻車作了重大改革,並用於農業排灌的革新家。

    

    翻車問世後,迅速得到推廣,並沿用至今。在近代水泵發明之前,翻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提水工具之一,對灌溉農田,發展農業生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馬鈞還製成了久已失傳的指南車。關於馬鈞作指南車的問題,以及與高堂隆、秦朗在宮廷上的爭論,史書上有很生動的描寫。

    

    其後的祖衝之曾將一輛隻有外殼的指南車,製作安裝了內部機構,予以修複,不過,有書本,詳細地記載了指南車的內部構造。據此,人們才對指南車有了更具體的了解。

    

    馬鈞還改進了連弩和發石車,又利用機械傳動裝置,創造了以木為輪,以水為動力變化萬賭水轉木偶百戲。

    

    在這一時期,還出現了一批成就卓著的機械發明家,他們在發明或改進各種機械,如先進的農業加工機械--畜力連機磨,水轉連磨,水力連機碓等方麵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以前,陸上運輸所用的車輛,多數是雙輪車。雙輪車隻適用於在平地大道上行駛,而在山間路上則無法使用。戰爭中,由於山道運糧困難,運輸工具亟待解決。

    

    這時,蒲元發明了獨輪車,常稱之為木牛”,“廉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人載一歲之糧也”。這種獨輪車適用於在崎嶇道上行走,一千多年來一直被廣泛使用。

    

    造船技術在這一時期也有很大的發展。孫吳政權建立不久,就擁有船艦五千餘艘,並不斷派出較大規模的船隊,北航遼東,南通南海。其中大船上下五層,可載三千人。

    

    在作滅吳準備時發明將許多船拚裝成一艘大船的造船方法。這種大船稱為“連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來往”

    

    造船數量很大,東晉安帝時,建康一次風災,所毀官商船隻約達萬艘。在冀、定、相三州造船即達三千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