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何渡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步再一步(1/3)

    北齊和北周沿襲北魏製度,重視發展紡織工業。如北齊設“太府寺..統左、症右三尚方”,“中尚方又別領別局、

    

    漢代紙一般較厚重,而魏晉南北朝紙比漢紙稍薄,且有明顯的簾紋。從技術上看,晉南北朝時是用類似現今傳統方式抄紙的活動簾床紙模抄造的。

    

    這類模具由竹簾及木床架兩部分構成,再用兩根邊柱使二者緊貼在一起,可合可拆。將二者合起時放紙漿中撈紙,濾水後將竹簾取下並將其上的濕紙置於木板上。

    

    再將二者合起重行撈紙,取下竹簾並將濕紙置於上次抄出的濕紙上,如此重複,最後將疊在一起的濕紙壓榨去水,再行幹燥。

    

    這種可拆卸的抄紙器的優越性在於用同一模具可連續抄造出千萬張紙,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設備利用率,撈出的紙緊薄而勻細。

    

    在加工製造技術上,加強了堿液蒸煮和舂搗,改進了紙的質量,出現了色紙、塗布紙、填料紙等加工紙。

    

    就地取材造紙。江南也發展了造紙生產,除本色紙外,還生產各種色紙,除使用單一原料外,有時還將樹皮纖維與麻纖維原料混合製漿造。

    

    已有施膠技術,早期施膠劑是植物澱粉劑,或刷在紙麵上,或摻入紙漿鄭這樣處理可使紙增加對水透過性的阻撓能力,將纖維間毛細孔阻死,或改善紙漿懸浮性。

    

    對紙的加工技術也有發展,較重要一項成就是表麵塗布技術。這種技術是將白色礦物細粉用膠粘劑均勻塗刷在紙麵,再以石亞光。

    

    這樣既可增加紙表的白度、平滑度,又可減少透光度,使紙表緊密,吸墨性好。常用的白色礦物粉有白堊土、石膏、滑石粉、石灰,後來又用瓷土或高嶺土等。

    

    塗布方法是將白粉碾細,放入水中成懸浮液,再與澱粉、水共煮,用排筆塗施於紙上,因為有刷痕,幹燥後還要砑光。

    

    這類紙在顯微鏡下觀察,在纖維間有清晰可見的礦物粉晶粒。一般情況下,如果紙隻一麵書寫,則作單麵塗布,而背麵仍是原紙。

    

    除增添紙的外觀美外,有時還有改善紙性能的實際效果。

    

    最常用的色紙是染黃紙,早在漢代就已開始。黃紙廣泛在公私場合使用,尤其宗教信徒抄寫佛經、道教經典多以黃紙。染黃所用的染料用芸香科落葉喬木黃柏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