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何渡

第二百一十二章 陽昳之徵火(2/3)

    

    另外,如在幢竿頭上安置如意寶珠者,稱為如意幢或摩尼幢;安置人頭者,則稱為檀孥幢或人頭幢。

    

    燕禮在古代的六禮中屬嘉禮,它是諸侯與卿大夫之間的酒宴禮儀。

    

    根據《儀禮》的記載,燕禮的禮節是由迎賓禮、獻賓之禮、飲酒之禮、宴飲禮和送賓禮五個部分組成的。

    

    濤任吏部郎,推薦嵇康代替自己。

    

    嵇康給山濤寫信,自己不堪忍受流俗,又菲薄商湯、周武王。

    

    君王聽到後十分生氣。嵇康與東平的呂安是好朋友,呂安之兄呂巽誣陷呂安不孝,嵇康為他作證並非不孝。

    

    鍾會借此事誣告:“嵇康曾經想幫助丘儉,而且呂安、嵇康在世上享有盛名,但他們的言論放蕩不羈,為害時俗,擾亂政教,應該乘此機會把他們除掉。”

    

    於是殺了呂安和嵇康。

    

    嵇康曾去拜訪隱士汲郡人孫登,孫登:“你才氣多見識少,在當今之世難免被殺!”

    

    楊駿心裏明白他平時就沒有好名聲,他想效法魏明帝即位的先例,普遍給大臣們進封爵位,以便討好眾人,收買人心。

    

    左軍將軍傅祗寫信對楊駿:“還沒有聽帝王剛死,就給臣下論功行賞的事。”楊駿不聽。傅祗是傅嘏的兒子。

    

    下詔書,朝廷內外群臣一律晉升一級,參預晉武帝喪事的晉升二級,二千石以上的官員一律封為關中侯,免除一年的賦稅。

    

    皇帝被正式立為太子有二十多年,現在繼承了大業,但是遍施獎賞,賜予爵位,比泰始革命之初以及各位將領平吳的功績得到的獎勵還要豐厚,這就使輕重不相稱了。

    

    況且占卜得知,大晉傳國世代無窮,現在開創的製度,是要傳之於後世的,如果有爵位就必得進升,那麽幾代以後,就沒有人不是公侯了。

    

    漢主劉聰每次與大臣們商議政事,劉殷都不表示什麽態度,等大臣們離開,劉殷單獨留下,為劉聰對所議鋪陳發揮再理出頭緒,商討事宜,劉聰從沒有不采納他的建議的。

    

    劉殷常常告誡子孫:

    

    “為君主作事應當務求對君主委婉地勸諫。凡人尚且不能當麵斥責他的過錯,更何況皇帝呢?委婉勸諫的功效,其實與冒犯君主沒有什麽區別,隻是不明君主的過失,所以是比較好的方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