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傳

第二百一十回 得捷報宋綬獻人事 保顏麵趙楨允重任(2/2)

    趙楨先是一怔,然後笑答:“公要做朕的侍讀?《夏書》晦澀,所幸這句沒忘,‘一人若屢屢犯錯,結下的仇怨未必立時昭顯,但必於還沒成形之前,就思善道防衛之’。”

    “陛下記得,實乃萬民之福。”王曙略感欣慰,又問,“汴河岸廂軍被截,樞密院裏也有人覺得瑣碎,未知陛下怎樣認為。”

    “廂軍兵械不如人,能守住糧草且損傷甚少,酌情該賞。”趙楨淡淡笑道。

    盡管論調與王鬷相差無幾,這樁案著實有點丟他顏麵——本來儺禮鬧出亂子的惡徒都沒抓全,據悉開封城裏百姓怨言未消,趕上朝廷派的軍隊還差點被劫,估計劫糧的又是同一批人。匪類逃走勢必會再引起一陣不滿,百姓的不滿多一分,他麵對朝臣的底氣就減一分,楊太後黨羽的聲量自然就增一分,此時怕的即這種瑣碎越積越多。

    “賞罰陛下已交給樞密院決斷,老臣在意的不是這兒。”王曙看向禦座,難掩臉上憂思,“若無裏外勾連,賊人豈能提早埋伏?陛下深知此次並不單純,沉得住氣沒在朝上點破,可老臣今朝立於廟堂,胸中卻難免惴惴,全因不懂陛下究竟預備如何‘思善道防衛之’,還求陛下明示。”

    他言語看似毫不委婉,卻依舊有所保留。舉凡對朝政上點心的人,便明白皇帝現在並非沉得住氣,而是無可奈何。但既已生了變故,首當其衝的是提應對之策,僅僅賞賜李落廂一行人,根本於事無補。

    趙楨嚼得出他話中滋味,搖了搖頭道:“不是不想防,惟廂軍短弱,表忠心易,有作為難。”

    他的感慨不是沒來由的。廂軍偶現精兵強將,旋即就被軍頭司挑入禁軍,剩下的盡是羸弱之士,大都隻能行冗雜之令。可對百姓而言這些人仍掛著軍名,像昨日遇襲,贏是本分,爭討不回幾聲好;輸是失職,頭頂更添十層髒。

    “有作為難,絕非不能作為。”王曙沉聲。

    趙楨聞言,立即屏退左右內侍,讓他放心。

    “廂軍原是藩鎮之兵,能征慣戰。”王曙替他分析,“我朝開國後,將其中精銳者撥給禁軍,一點點削減廂軍兵力,先以‘短弱’補充,接著卸減切法》,以老衰補充。至今下廂軍已逾四十萬,果真都是‘短弱老衰’之輩,又隻許他們做雜役,士氣大削。且營中指揮從不教其武技,致使軍紀惰怠,讓軍中有誌者不知自己有誌。”

    趙楨頷首,話是沒錯,不過能幫自己什麽呢?

    王曙繼續講道:“如此還要養著,本意是讓其有業可從,不至變作賊寇。惜乎人數愈多,廢者愈多,朝廷現在幾近無力承擔。”

    趙楨不禁含笑,他漸漸覺得,王曙的一大套分析,根本是給他一個對外交代的借口。

    “汴河這事,是個轉機。”王曙在轉機二字加重了語氣,“那指揮竟率眾保住了糧草,頗有材勇,倘若僅略作打賞,隻會讓他歸於以往,倒不如提拔他去訓練活下來的將士,給他們升隸禁軍的機會。”

    聽到這兒,趙楨徹底懂了,原來身旁老翁不止給了李落廂一個機會,還給了自己一個機會。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