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傳

第二百一十回 得捷報宋綬獻人事 保顏麵趙楨允重任(1/2)

    臘月初二,文德殿。

    汴河岸李落廂人馬遇襲一事昨就傳到了樞密院,夜裏王鬷王曙都在,二人同為樞密使,聽了軍報想法卻不盡相同。王鬷看王曙麵色凝重,便道:“故老,那帶頭的指揮把糧草都保住了,死傷者加總不過數十人,廂軍一向兵虛器乏,能擊土匪已屬萬幸,何需更多介懷?”

    王曙那時候沒有對答,今早在大殿上亦沒提及,全由著王鬷對趙楨奏報。待退了朝,他拖著年邁的身子,請周成奉代為通傳,私下裏求見趙楨。

    王曙年事已高,在朝中極受敬重,去年生了苛疾,告病請罷,直到一個多月前,為壓製趙元儼的氣焰,才重新召其入朝為樞密使。但礙於他身體不適,加上冷陰寒,趙楨從不曾請他入宮論政。今次他特意前來,趙楨明白他必有要事,因命人替他備座,親自到門口迎接。

    王曙連稱“陛下折煞老臣”,接著隨趙楨一同進殿。一邁入殿門,就瞅見參知政事宋綬在,相互施禮後,趙楨念他人老舌寡,便讓周成奉用和了龍腦的茶膏替他點一盞茶。

    周成奉應承著,趙禎開口寒暄道:“先帝在位時,凡於禁中見呂度重臣,皆躬身作揖,並以此對朕言傳身教。公亦為元老之臣,朕不過遵先帝教誨,何來折煞之?”

    王曙趕緊拜謝:“陛下言重,臣安敢自比呂相國。”

    周成奉將茶端給王曙,趙楨頓了頓,又道:“還記得朕立位前,先帝抱恙,每日朕從資善堂放課,大娘娘便帶朕到福寧殿侍奉先帝,那時常常遇到公等陪伴禦榻左右,與先帝商討國政。不過到朕這一朝,公來得次數還真是少多了。公可要保重萬千,以後便是不願見示,也該多來聆聽才好。”

    提起真宗,王曙心裏也頗為感懷,眯起眼睛,張嘴打算些什麽,但一瞟宋綬,又把嘴閉上了。趙楨知他有所提防,遂稍作解釋:“呂夷簡上諫《先朝(真宗)國史》修成已兩年,是時候續修《國朝會要》。朕想著宋綬當年就是參與修撰《會要》的,早上呂夷簡又推舉一次,因召他來,問些重新看詳編纂的條目。”

    “陛下事必躬親,動合德。”王曙將茶盞端在手上,隨口稱頌。

    他記得近來主要負責修史的一直是晏殊,不過晏殊被貶去了江寧府。剩下呂夷簡與宋綬都參與過《國史》整理,情分是有的,誰來推舉誰沒什麽奇怪之處。隻是盛度前幾突然請朝廷發令,為重刊《唐書》募集舊唐遺事故集。這才隔了多久,呂夷簡就提議續修《會要》,二者之間不曉得有無聯係。

    王曙暗忖:“總之,崇文院是有的忙了。”

    他默默品茶,等待趙楨與宋綬間的問答結束。早年做官,他曾出知定海縣(今浙江舟山轄區),那地方離建安不遠,飲茶的喜好就漸漸跟隨福建路的士大夫一樣,不愛添加珍果香草,更別提龍腦了。趙楨賜的茶根本不對他胃口,隻因是君主好心,他惟有將就。

    他一口一口慢慢喝,終於茶水見底,順便把宋綬給熬走了。

    趙楨放下筆杆,坐到王曙身邊,親切笑道:“曆朝曆代,本朝最重修史,真真的越看重越瑣碎。”

    王曙點點頭,二人皆理解朝廷看重史錄背後有著何種動機,是以這句話他聽了卻不宜接下去,轉而問:“《夏書》裏有句話,‘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陛下還會解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