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意識與記憶映射原理

第20章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1/3)

    利本性意識形態文化是一種教育人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為了自己而活著的文化。

    它是教人分析得失,尋找對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以滿足自己的需求,這種意識形態的文化主張就是為了自己而活。

    而反本性意識形態文化卻是一種教育人為了道理而活著,為了某種思想而活,為了某種意識形態而活著的文化。

    這樣外在的道理成了一個人思維和行為的準則,一旦一個人違背了外在道理準則就會感覺莫名的煩惱和痛苦。。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中,道家思想應該就是屬於利本性意識形態文化,而儒家文化則是屬於反本性意識形態文化。

    不過道家文化在後期朝代的傳遞過程中好像是被人篡改了,裏麵有太多的內容反而符合反本性意識形態文化的特征,這就與利本性意識形態文化相背了。

    不過咱們不用去計較這些,我們隻在這裏交流我所理解的道家思想。

    真正的道家思想講的應該是為自己而活的學問,它講的大多數的學問是世間的因果,世間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以及人性。

    它教導人如何運用這世間的因果、規律、人性來為自己而活。

    所以它強調一個“變”字,運用這世間的因果規律來想出“變化”的方法來滿足自己“不變”的需求。

    道家思想並沒有要求人絕對地去遵從的唯一的道理,反而是針對各種不同情況利用不同變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不過因為道家思想是利用這世間的因果、規律、人性來為自己而活,所以相對來說信仰道家思想的人會比較自私一點。

    你們可以去看看曆朝曆代的皇帝,他們骨子裏所信仰的絕對都是道家思想,所以說自古無情帝王家,他們也是最自私的。

    而儒家思想則不一樣,他們利用仁、義、禮、智、信、勇、誠、忠。。。。。等等文化教化人學習如何去“做人”,利用這種外在的意識形態為準則來束縛和控製人的思維和行為,當人們違背了它就會感覺莫名的煩惱和痛苦、良心的自責。

    這與道家思想完全不一樣了,道家思想在處事時一直在“變”,而儒家思想卻是用不變的道理和規矩來要求束縛人的思維和行為。

    一個是“變”,一個是“不變”。

    對比信仰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人,我們還可以發現在一個奇怪的現象,自古凡是仰儒家思想的人都特別愛講道理,他自己遵從他們所信仰的道理,也要求別人也去遵從他們所信仰的道理,也就是說他們自己被自己所信仰的道理所束縛和控製,卻也要求別人也被己所信仰的道理所束縛和控製,他們認為這樣是應該的、是對的、是合理的。

    但信仰道家思想的人卻不是這樣想,他們永遠隻會考慮自己利益和得失、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一種思路有用他們就是去用,如果沒有用就不用!他們永遠不會與人爭論,就算是爭論也是有目地的,也不會去要求別人應該怎麽樣,因為這樣做對他們沒有價值。

    而信仰儒家思想的人卻不一樣,他們隻是單純去講道理,僅僅為證明自己是對的,他們甚至喜歡用自己的道理去否認別人的道理,從而得到一種心裏的存在感,優越感、認同感,他們甚至會為了一個想法與人爭論得麵紅耳赤、大打出手,一直爭論到贏為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