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場:氣場決定成敗 氣場改變人生

第29章 今天的抱怨會吸引明天的黴運(1/2)

    給大家講一個驢子的故事:

    一頭驢子掉進了一個很深的廢棄陷阱裏。他的主人思量一下,認為救它上來費時、費力,太不劃算,便拋棄了可憐的驢子,轉身走了。驢子很生氣,開始抱怨自己的不幸和主人的無情。接下來還有更糟糕的事出現,每天都有人往陷阱裏麵倒垃圾。為此驢子更加鬱悶,心想:連死也不讓大爺死得舒服點,每天還要有那麽多垃圾扔在身旁。可是有一天,它的思維發生了轉變,它決定改變它的驢生態度。它每天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腳下,而不讓自己被垃圾淹沒,並從垃圾中找些殘羹來維持自己的體能。終於有一天,垃圾成為它的墊腳石,使它重新回到了地麵上。

    “抱怨”好像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種通病,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我們的生活。與這頭驢子相比,人類是比較失敗的,對於周圍不如意的事情隻知道怨聲載道。

    我身邊有這樣一位朋友,每次見到我都會似笑非笑地贈我一句:“你真好啊,不用上班!不像我這般受罪!”在他看來這可能是一句恭維話,意指我是自雇人士,不用向上司交代,不用受限於朝九晚五的上班時間,不用受老板、同事、客戶的氣,不用為幾天少之可憐的假期而抓耳撓腮……

    可謂是“言者無心,聽著有意”。在我眼中這可不是恭維,而是對我的生活流露出的一種酸溜溜的怨氣,感覺我正在從事不法勾當,而難為他沉於苦海。

    生活中,這樣的人比比皆是。特別是他們在看到別人光輝燦爛的一麵後,就斷言人家是上帝的寵兒,享受了一切非分的福氣。於是,“為什麽上帝對我不公?”“為什麽自己如此不幸?”“為什麽周圍人過得都比自己好?”等諸如此類的抱怨每天響徹耳邊,淪為一名慣性抱怨者。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偶然發泄一下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慣性地抱怨他人或自己,並把它作為精神勝利法來擁護,那就危險了。正如吸引力法則所指的同質相吸、同頻共振的原則,抱怨得越多就會吸引來更多想要抱怨的事出現。簡言之,越“抱”越“怨”。

    我的朋友布萊恩是一名典型的慣性抱怨者,她還被同事們戲稱為“辦公室怨婦”。生活中我就常聽見她抱怨說“我的孩子太笨了”“我老公不夠體貼”“公公婆婆事太多了”等等家長裏短。工作中她也不改抱怨本色,常常開著電腦聊著MSN,與朋友交流心得,“今天遲到又被扣獎金了!”“之前的還沒做好,老總還分配新任務!”“光知道讓我幹活,也不漲工資”“公司的飯太難吃了!”“空調開得太大了,凍死我了!”……總之,凡是她所能看到、所能想到的事情,她都要品頭論足,抱怨一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