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場:氣場決定成敗 氣場改變人生

第17章 你被困在哪種行為模式裏(1/3)

    我們知道,由於每個人成長的環境和接受的教育不同,因此人們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特有性格,而這也決定人們有著屬於自己的、固定的基本行為模式。行為模式在詞典中的解釋是行為活動發生、進行和完成的某種固有方式。它的產生可以簡單總結為:外部刺激——肌體感受——大腦判斷——行為反應——思維反饋。在各個環節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之下,構成人們千差萬別的行為表現。可以說,一個人的行為模式是受內外因素相互刺激、並長期作用而形成的。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什麽性格的人,都希望能將自己最優秀的一麵展現給他人,想在別人心中留下最完好的印象。然而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為了固守這份別人眼中完美的形象,就開始為自己劃定了一個又一個條條框框,小心翼翼地在框框中生活,不敢逾越半步,生怕被別人看到真正的自己。於是,我們常常困在自己的行為模式裏。也許在某個雨後的午後,你想光著腳丫在路邊的積水中踏水嬉戲,而“理智”這個東西會第一時間衝過來阻止我們頭腦中任何“瘋狂”的念頭:不可以,不行的,你這樣做別人會怎麽想,怎麽看……也許你還沒有意識到你正處於自己建造的監獄之中,但事實的確如此。

    如果你對此感到迷茫,不妨先了解一下幾種常見的行為模式,再看看你被困在了哪種行為模式之中。

    “沉睡”模式

    有些人自小的生活環境中就沒有高成就的典範。他們對自身能力根本沒有多大認知,更有甚者不願、也不想去探究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的平庸是上天注定的。

    斯蒂夫今年33歲,在一個環境惡劣的鄉村長大。雖然年少上學時是個成績優異的好學生,但務農的雙親並不鼓勵他上大學,也不想讓他太有主見,所以很少談論他的聰明才智。而當時斯蒂夫認為自己蠻聰明的,也有念大學的想法,可苦於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能力,後來父母送他去參軍。經過兩年的軍旅生活,斯蒂夫又回到了父母身邊,拎起了鋤頭,繼承了父母的“職業”。有時在田間勞作時,斯蒂夫在心中不免感歎:不知何時自己已經背棄了年少時的熱情和理想。

    缺乏機會、支持和指導,是“沉睡模式”的人無法發現自己才能的主要原因。生活中很多人都像斯蒂夫一樣,想一直沉睡下去,不去探索自身的可能性。其實,我們隻要打破思想的牢籠,勇敢地向前跨出一步,結果可能出人意料。如果年少時的斯蒂夫堅定自己的信念,刻苦學習、報考大學,如今可能正在辦公室裏吹著空調,喝著涼茶,也不必在烈日下抱著鋤頭大發牢騷了。

    “漂流”模式

    有些人知道自己的能力,也看見機會在向他招手,但他們通常很難真正地采取行動。他們猶豫、反複、遲遲不肯行動,甚至直接表現出懶惰、退縮的心理。“漂流模式”的人格特質就是消極的態度、匱乏的進取心,再加上凡事都不想投入的心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