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場:氣場決定成敗 氣場改變人生

第15章 我們的安全感是怎樣“被和諧”的(1/2)

    曾以為念了大學就能為國家四化建設貢獻力量,畢業後卻發現我們被社會拋棄了,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比登天還難;曾以為工作了就能購買屬於自己的房子,幾年後卻發現工資永遠漲不過房價,不得已背上房奴的帽子做牛做馬;曾以為牛奶中沒有毒,可是三鹿卻告訴我們什麽是毒奶粉,什麽叫三氯氰胺,生動地給我們上了一堂化學課;曾以為疫苗的基本功能是防疫,山西的假疫苗事件用事實證明了疫苗並不都是救命的,也有要命的;曾以為公務員是為百姓謀福祉的,但他們的暴力執法、不作為等行為實在令廣大群眾失望……我們的安全感就在種種現實的打壓下“被和諧”了。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讓人們感到不安的因素。無論你的外表多麽光鮮,無論你的工作、生活多麽波瀾不驚,心底總會存在不安和惶恐,而且這種不安和惶恐在與日俱增。在著名的馬洛斯需要層次理論中,安全需要居於第二位,僅次於生理需要。對於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的我們,對安全感的渴望顯得尤為突出。然而,安全感作為人類最基本的需要,已悄然成為社會的稀缺品。於是,人們開始通過各種辦法尋找安全感。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喜歡旅行、喜歡流浪,希望通過這種短暫寄居在很多城市或鄉村的方式來尋找安全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患上了慣性辭職病,希望通過不停的辭職、找工作,來證明自己是被需要的,從而找到生存的安全感;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典型的霸權主義者,希望通過強勢的語言和態度,證明自己是強者,以掩蓋內心的懦弱進而增加心理上的安全感……然而,他們發現這些外在的物質需求和刺激隻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安全感仍然處於缺失狀態。

    是什麽原因導致今天的中國人如此不安,如此恐慌?是什麽原因造成今天的中國人沒有安全感?是呼之欲高的房價,還是不健全的社會保障體係,或是令人堪憂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可否認,外在因素對我們自身安全感的影響頗大,但是任何機製成熟的社會體係中都會有相對不安全感存在。其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安全感源於我們自身的思想與態度。

    新東方一位英語老師曾對我講過他的故事:

    他初到多倫多時,沒有任何親戚、朋友,獨自一個人麵對這個繽紛複雜的大都市。曾在私立學校當過幾年老師的他,準備去競聘新東方集團的培養師。在老家,他講起課來天花亂墜,很受學生們喜愛,可他一想到接下來的麵試,心底就開始打怵,覺得自己怎樣講都不盡人意。於是,他打電話請教一位任教多年的大學老教授,問有沒有什麽好方法克服心理的這種恐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