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

第二百八十七章 以湯當菜(2/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在開封,羊湯館一般會將羊肉、羊雜等事先燉熟切好,食客進門時就好要羊肉的還是羊雜的,要多少錢的。

    隨後,掌灶的師傅取過一個海碗,將切好的羊肉或是羊雜放進去,再加入香菜、味精等調味,有的店家還會問你要不要加點羊油,隨後從沸騰的湯鍋內盛一大勺羊湯衝入碗中,乳白色的湯上漂浮著嫩綠的香菜。

    羊湯館的餐桌上一般會有兩個罐,一罐鹽,一罐油潑辣椒,鹹淡味道皆由自己掌控。調好後,再拿過一塊剛出爐的鍋盔,這可是羊肉湯的絕配,掰成塊放入湯中,就可以開吃。

    這鍋盔可不是現在商場裏爆紅的荊州鍋盔,而是一種北方的吃食。

    將麵發好後反複地揉,擀平後壓製出各種花紋,隨後放進特製的大鍋中烤熟。烤熟的鍋盔顏色均勻,搭配上各種花紋,看起來非常漂亮。

    一張鍋盔可不,常見的直徑多是0多厘米。

    因為是蒸烤製成,鍋盔的水分含量較低,嚼勁十足,能夠長時間儲存。除了搭配羊肉湯之外,鍋盔也是製作燴饃的主要原料。

    繼續羊肉湯,泡了鍋盔的湯一碗進肚,還想再喝點湯怎麽辦?沒關係,開封的羊湯館都可以免費續湯。不過,吃羊湯要趕早,一般過了中午,大多數羊湯館都會關門了。

    開封雖然全城都有羊湯館,最著名的還是東大寺一帶,當地人稱那裏“寺門”,這裏聚集著多家羊湯館,基本不會踩雷。

    在開封,羊湯不僅可以單獨成為一道經典早餐,也可以為其它的早餐增添滋味。

    另一道開封經典早餐“四味菜”就是如此。

    四味菜,也叫四味燴菜,其中“四味”指的是牛酥肉、燒丸子、煨麵筋和黃花菜。

    酥肉、丸子和麵筋需要先在油鍋中炸製,炸好後再加上黃花菜,四種食材分別放入由八角、桂皮、肉桂等多種香料熬出的料湯中煨著。

    經營四味菜的店家一般門口要支起五口鍋,其中四口煨著“四味”,還有一口鍋中是沸騰的羊湯。

    當有客人點單,四口鍋裏分別舀出一些,放到大白瓷碗裏,然後將沸騰的羊湯衝入碗中,撒上香菜,客人根據自己的口味加上鹽和辣椒。

    就這樣一碗熱氣騰騰的四味菜,吃的時候可以搭配鍋盔或是燒餅,在這個微涼的時節,也很容易吃出一身大汗淋漓。

    同羊肉湯一樣,四味菜做的也是早餐生意,過了中午一般就會關門。

    最受開封當地人喜愛的四味菜,同樣是在寺門——趙家名吃四味燴菜,四味菜根據食材多寡分為15元和0元兩檔,再配上一塊兩元錢的鍋盔,就是一道完美的暖身早餐。

    羊肉湯也好,燴菜也好,不僅是開封人的心頭好,在河南的很多城市,都有它們的蹤影。

    不過,有一碗湯絕對是隻屬於開封人的,出了開封很難找得到,那就是羊雙腸湯。

    開封最有名氣的羊雙腸店——西門鄭羊雙腸是這樣介紹羊雙腸湯的:羊雙腸,原名“霜腸”,約始於清朝中期,經營者肩挑扁擔,一頭為火,另一頭為肉。三更過後,沿街叫賣,倘有食者,便取湯下料,其以羊大腸為主,餘料為輔,待湯滾,則食其肉、飲其汁。時未亮,觀之大腸外一層薄油,實似霜下。即譽名“羊霜腸”。

    從這段介紹不難看出,羊雙腸湯最早選用的是大腸,因為大腸的油脂含量更為豐富,口感也更韌,相比之下,腸的油脂含量要少一些。

    不過後來,有人開始用羊腸製作羊雙腸湯,並認為“雙腸”指的是“大腸和腸”,就是一種謬誤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